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喷动床-固定床两步法生物质催化热解工艺研究了HUSY/γ-Al2O、HZSM-5/γ-Al2O3、NiMoHUSY/γ-Al2O3和NiMoHZSM-5/γ-Al2O34种催化剂的结焦性能、活性稳定性和再生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越强,其产焦率越高,且过强的催化剂酸性不利于主要产物选择性的提高;催化剂B酸位在反应初期就基本失活,L酸在随后的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催化剂失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不可再生失活.故应研究适合于生物质催化热解的具有特殊孔结构、弱酸性和高活性稳定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喷动-载流床中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煤热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喷动-载流床中考察了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煤热解气、液、固产物产率及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催化剂的再生使用寿命. 结果表明,在550~600℃的热解温度范围内,Co/ZSM-5分子筛催化剂提高煤热解总转化率达70%以上. 而在650℃时,煤热解正己烷可溶物产率最大,其中酚类、脂肪烃类和芳香烃类的产率比无催化剂时分别增加203%, 51%和78%. 因积碳失活的Co/ZSM-5分子筛催化剂经过500℃焙烧后再生使用6次,活性下降不到5%. Co/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结果说明,Co进入了ZSM-5分子筛骨架. Co的催化加氢活性促进了H·与煤热解焦油片断的结合,减少了焦油聚合成大分子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煤热解油品的产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热重(TG)和裂解器-气/质联用仪(Py-GC/MS)考察了玉米秸秆发酵渣和酚醛树脂热解产物组成分布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甲苯、苯酚、甲基酚为两体系主要共有组分,2,3-二氢苯并呋喃、烷氧基化合物及少量羧酸是玉米秸秆发酵渣热解产物中的特有组分,而二甲基酚、9H-氧杂蒽等组分在酚醛树脂热解产物中的含量显著,这是两种原料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差异性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氯化锌活化及水蒸气?氯化锌协同活化方法制备了3种流化床用树脂基球形活性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活性炭对乙酸乙酯的动态吸附行为,对比了其传质区长度,并利用Yoon?Nelso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 结果表明,3种活性炭的摩擦磨损指数均小于0.1%,耐磨性能出色,物理、化学协同活化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702.49 m2/g,对二甲苯的静态吸附容量达0.86 g/g.  相似文献   
15.
以KH2PO4/Al2O3为催化剂,针对以甲醇为烷基化试剂的酚油醚化体系,研究了5种混配组分(乙酸、甲酸、丙酮、呋喃、乙酸乙酯)对酚油醚化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对促进烷基酚转化为芳醚的作用效果最强。基于丙酮混配组分,500℃下探究了丙酮质量配比的影响,基于最佳丙酮添加量(50wt%),进一步考察了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含量不高于70wt%时,液体收率随丙酮含量升高而降低,进一步提高丙酮含量时液体收率基本稳定。各丙酮含量下,液体产物中均未检出邻甲氧基苯酚或其它任何烷氧基酚。较高丙酮含量时烷基酚含量显著降低。丙酮含量为50wt %时,芳醚含量出现极大值(29.06area%),进一步提高丙酮含量,芳烃及其它组分显著增加,导致产物中芳醚含量降低。随反应温度升高,产物中的芳醚和芳烃含量分别在500和450℃时出现极大值。综合考虑液体收率和产物极性两方面因素,确定该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0℃,丙酮添加量为50wt%,最佳条件下产物中芳醚与芳烃总量达52.90area%。丙酮分子中的羰基与酚系物中的羟基发生作用,分解产生CO2,同时烷基酚与烷氧基酚脱羟基后分别得到芳烃和芳醚两类主要液相产物。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燃料适应范围广、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近几十年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当前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CFB燃煤过程N2O排放浓度较高成为其应用的瓶颈问题. 因此系统总结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排放的研究现状对开发新型CFB燃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首先讨论了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的均相和异相反应机理,然后应用这些机理分析了床温、过剩空气系数、分级燃烧,以及煤种对CFB燃煤过程NOx和N2O排放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抑制NOx和N2O排放的工艺从机理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 最后,对2种本工作认为有应用前景的CFB燃煤减排NOx和N2O新技术?反向分级燃烧技术及CFB解耦燃烧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两段循环流化床吸附有机气体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mbersorb 600为吸附剂,甲苯为吸附质,在两级循环流化床吸附装置内进行了吸附特性的实验. 采用PGM-7600型VOCs分析仪测量甲苯的浓度,得到两段循环流化床的压力和空隙率分布及浓度随床高的分布;研究了气体进口浓度和表观气速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吸附装置效率为95%~98%.  相似文献   
18.
煤焦直接还原脱除烟道气氮氧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煤焦,采用程序升温和恒温实验方法,在固定床上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NO转化率和C对NO选择性,分析了煤焦脱硝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NO和O2在煤焦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所形成的络合物在脱硝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C-NO反应和C-O2反应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在所考察的煤焦中锡林浩特褐煤焦脱硝效果最好,当温度为723 K时烟道气中NO还原率可达99%;在温度623~923 K、O2浓度0~5%范围内,提高温度和O2浓度均有利于提高NO转化率,而降低O2浓度有利于提高C对NO选择性;烟道气中NO浓度越高,其转化率越低,但C对NO选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9.
对流化床锅炉下点火过程中床层升温规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就各因素对床层升温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流化床锅炉下点火时运行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实验参数对调节用于费托合成的合成气中H2/CO及产氢的影响. 结果表明,500~800℃条件下,合成气(H2/CO为0.5)经过固定床反应器时,出口H2/CO可达0.87~0.53;通过在还原阶段通入适量水蒸汽,可有效提高调节H2/CO的能力,且能增加氧化阶段的产氢量. 此外,还原阶段加入水蒸汽还能有效抑制积碳生成,所制H2纯度接近100%. 在载氧体颗粒中加入石墨作为扩孔剂,可增强颗粒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经过6个循环后,实际产氢量仍保持在理论产氢量的40%以上(不加石墨仅为20%)且仍保持一定的孔结构,而未加石墨的颗粒几乎完全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