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0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内径90 mm、高7 m的逆流下行床冷态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气固逆流下行床中循环锅炉灰(dp=300 mm)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沿轴向发展. 结果表明,局部颗粒速度沿径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完全发展区,颗粒速度中心和边壁低、在r/R=0.85附近颗粒速度最大. 由大量实验数据回归出预测充分发展段局部颗粒速度的关联式,该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1%. 不同径向位置的局部颗粒速度沿轴向的变化趋势不同,边壁区域(r/R>0.622)颗粒速度沿轴向单调递增,而中心区域(0相似文献   
22.
Based on analysis of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core region of gas-solid fluidized bed risers,a simplified model for determination of core-annulus solids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urbulent diffu- s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Core-annulus solids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particle density and solids circulation rate, but general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riser diameter.In the upper dilute region of gas-solid fiuidized bed risers,core-annulus solids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found to change little with the axial coordinate in the bed.  相似文献   
23.
惠贺龙  李松庚  宋文立 《化工学报》2017,68(10):3832-3840
采用两段式固定床对比研究了纤维素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单独物料催化热解、混合物催化热解和分段催化热解,对热解产物分布、目标产物产率及选择性以及催化剂积炭量等参数进行考察,拟从模型化合物水平探索生物质与塑料催化热解制芳烃过程强化协同作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纤维素与HDPE的共催化热解(混合和分段催化热解)对芳烃的形成具有协同作用,且分段催化热解较混合催化热解表现出更显著的协同作用,可获得更高的芳烃产率及选择性,提高纤维素热解转化率并降低催化剂的积炭,其协同作用符合"双烯合成"反应理论。并结合HDPE催化热解验证实验对分段催化热解制芳烃过程协同作用的强化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4.
戚华彪  徐骥  宋文立  葛蔚 《化工学报》2018,69(1):371-380
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拟了工业尺度螺旋输送器中两种不同密度与粒径的颗粒的流动状态与混合过程。采用Lacey混合指标的定量分析表明,该输送器的混合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操作条件和结构尺寸,转速和物料的添加速率对混合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混合段螺距和物料粒径。根据工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可参考上述发现合理地选择技术参数、提高混合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25.
煤拔头半焦燃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喷动载流床模拟煤拔头工艺,在550, 650, 750和850℃温度下对大同烟煤进行热解得到拔头半焦,采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对原煤及拔头半焦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 由热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提出了表征煤和半焦着火、燃烧及燃烬性能的无量纲综合燃烧指数Z. Z值越大,煤样综合燃烧性能越佳. 结果显示,大同烟煤在2℃/min升温速率下Z值为0.41;4个热解温度(由低到高)下所得拔头半焦的Z值分别为0.39, 0.35, 0.31, 0.21,且拔头半焦的燃烧性能均低于原煤,但高于阳泉无烟煤,且随热解温度升高Z值降低,燃烧反应性降低. Z值与着火温度及表观燃烧活化能表现出的反应性一致.  相似文献   
26.
各种煤在流化床中燃料时的沸腾层燃料份额已有定论,但煤泥浆的沸腾层燃烧份额尚属空白。通过对沸腾层的热平衡分析,导出了煤泥浆沸腾层燃料份额计算公式,用500mm×500mm截面流化床燃烧试验台对典型烟煤煤泥进行了燃烧试验。  相似文献   
27.
28.
以萘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表观气速下GH-8活性炭对萘的吸附行为,以Yoon-Nelso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kYN=0.20 h-1,kYNτ=51.404-0.166T+0.292/u.采用传质区模型预测了萘在活性炭床层上的传质区长度及其移动速度,实验值和预测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9.
甲烷及二氧化碳在不同煤阶煤内部的吸附扩散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容量法确定吸附量的方法,基于Fick第二定律,在吸附平衡压力约为1.4 MPa,温度为35~65 ℃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 2)在不同煤阶煤内部的吸附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ick第二定律能够很好地描述CH 4及CO 2在不同煤阶煤内部的扩散行为;CH 4和CO 2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有效扩散系数和煤阶(利用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 o,max表征)之间呈现“U”形关系;相同条件下,同种煤样的CO 2有效扩散系数高于CH 4;CH 4和CO 2在不同煤阶煤内部的扩散主要受微孔内部的表面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30.
对抑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解耦燃煤炉内气化室进行模拟计算,给出气化室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的定量描述,从而说明抑制氮氧化物无烟燃煤炉降低NO排放、消除烟黑排放的机理,分析了三个部位通风时气化室内的煤气成分、温度和停留时间对污染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