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测量了n-si电极的光电流-电位特性曲线,从光腐蚀的角度研究了用恒电位脉冲法沉积钯对单晶n-si光响应的作用。讨论了光电流密度随Pd层沉积量的变化规律,测定了n-si/Pd电极的光极化特性曲线、光谱响应曲线及在强碱溶液中的稳定曲线。 相似文献
22.
以传统逐点差值比较法实现工作点跟踪的太阳电池模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逐点差值比较法的实验研究,结合二分法在工作点跟踪中能快速逼近工作点的优势,提出一种混合控制算法实现快速准确地逼近工作点。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混合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电路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当模拟器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所采用的混合控制算法能够准确地逼近工作点,缩短了控制模块计算时间,并能根据负载所处不同特性曲线区间,选择合适的计算变量,提升太阳电池模拟器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
为建设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需要掌握高海拔输电线路的电晕特性以指导设计,针对官亭长期观测站的750 kV单回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典型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好天气下的无线电干扰基本都在55 dB以下,满足控制限值要求,雾和霾天气测量结果一般和好天气的基本相当。获取了无线电干扰在线路停电前后和带电前后的测量结果,无线电干扰可作为判定线路带电与否的一个判定依据。线路重新带电后,无线电干扰较大,随着带电时间逐渐增加,导线表面积灰去除后,无线电干扰减小。获取了无线电干扰随降雨、降雪量的变化规律。无线电干扰频谱在0.15~20.00 MHz大体上有衰减趋势,在较低频率的0.15~1.00 MHz标准频谱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当,频率增加后,标准频谱较实测结果偏大,给出了一种更为接近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24.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导线布置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优化特高压同塔双回导线布置方式,分析了输电线路设计中导线总截面、子导线截面、分裂方式、导线对地高度等影响导线选型的因素,根据特高压淮南-上海特高压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了8×LGJ630为可满足环境要求的最小导线型式。通过计算分析得到:电磁环境参数随分裂数、子导线半径、分裂半径的增加而普遍降低;杆塔结构因导线布置相对位置增大而结构复杂,造价增加。针对鼓型和伞型两种杆塔型式,提出了导线布置优化设计的方法:首先确定可满足现有条件的最小导线形式;并调整导线布置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得出满足环境要求的导线布置的最小水平和垂直距离;杆塔尺寸和导线布置根据社会经济、地理条件由设计院合理确定。最后给出了可用于设计直接查询使用的、导线水平和垂直距离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5.
为获取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实际水平,通过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34个环境敏感点、线路跨越公路和铁路、猕猴保护区、转角塔、典型横断面等处的电磁环境指标进行测量,获取了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初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并与控制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水平与500 kV交流输电线路的基本相当,主要指标满足环保批复要求。 相似文献
26.
直流输电工程与交流输变电工程不同,直流设备周围的电场为直流静电场和空间离子流场的综合场。但是,目前,国内直流输电工程的检修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基本参照同等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工程进行。当现场使用大型机具进行带电施工和检修时,由于机具的进入,作业现场的直流综合场和空间离子流分布会影响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效果。因此,笔者针对直流换流站的现场实际布置情况,对换流站典型施工区域有/无机具条件下的直流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有大型机具存在时,由于机具本体的屏蔽作用,直流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一般较无机具时有所降低;站内各区域地面和2 m高处的直流合成电场强度均小于240 kV/m,站内各区域因空间离子流存在而引起的离子流密度小于1 000 nA/m2(除穿墙套管外的区域,离子流密度普遍低于100 nA/m2)。因此,站内机具施工人员可不采取额外安全防护措施对直流合成电场和离子流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27.
以现有的基于磁通补偿原理的串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例,首先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反相基波、同相谐波电流指令的获取方法,接着给出了电流控制环节中加入同相谐波指令后出现的电流振荡现象和波形。以二阶Butterworth低通信号滤波器为例,分析了低通滤波器对谐波和间谐波的响应特性。然后,建立了有源滤波电路的微分方程,从微分方程的通解形式解释了实验中出现的有源滤波器电流振荡现象的本质就是有源滤波器对间谐波失稳。最后,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以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8.
为了改善变电站噪声环境、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通过电晕笼和金具试验测量到的导线及金具噪声频谱,归纳出了电晕噪声主要频谱特性;通过测量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及特高压示范工程变电站内变压器的噪声,归纳出了变压器噪声主要频谱特性。在对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变电构架噪声进行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变电构架下各噪声源特征频率的分布,得出在合理设计均压环及母线的情况下,变电构架可听噪声对总体噪声贡献很小的结论。该结论可用于指导治理变电站的可听噪声。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公众对电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高,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对换流站内的电磁环境水平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依据±1 100 kV古泉换流站交流侧区域的设计方案,建立了1 000 kV交流侧区域的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交流滤波器场周围巡视通道上的工频电场分布情况以及进线管母高度和相间距对其影响。计算表明,交流滤波器场内电容器组对交流滤波器场周围巡视通道上的工频电场贡献相对较小,而巡视通道上方管母对其贡献相对较大,可以对电容器组进行简化建模。巡视通道上的工频电场随管母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相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当管母的设计高度为16.5 m且相间距为14.2 m时,1 000 kV 交流区域内巡视通道上的工频电场水平幅值最大为11.8 kV/m,满足标准GB 50697—2011中对工频电场的限值要求。为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采用相同方法对同里换流站500 kV交流侧区域的工频电场进行了仿真,仿真值与测量值的一致性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