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水泥、矿粉、粉煤灰三元胶凝体系新拌清水混凝土坍落度、倒筒排空时间以及7 d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精度的方差分析处于十分显著水平(p≤0.01),能够对实际情况进行预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增加,倒筒排空时间减少,在粉煤灰掺量10%、矿粉掺量25%的条件下,混凝土工作性达到最佳水平;矿粉的加入会增加倒筒排空时间,提高混凝土屈服应力,不利于清水混凝土外观改善,但矿粉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清水混凝土7 d强度有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22.
为进一步研究断层导水性问题,以祁东煤矿Ⅱ3采区F5,DF5-21两条采区边界断层为背景,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SSF,CSP,SGR综合分析法和断面正压力判别法对断层侧向及垂向封闭性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对该采区边界断层导水性问题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断距为断层侧向封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断距的... 相似文献
23.
研究依托GLEASON凤凰磨齿机600G机床及齿轮测量仪650GMS机床,在热处理变性后,通过磨齿技术以满足齿轮设计要求。研究了螺伞齿轮磨齿后齿形不符合设计模型时,如何通过650GMS及600G配合调整,实现通过45点计量单来控制主被动齿轮配合接触区情况。 相似文献
24.
在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伸成形工艺基础上,设计了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制仪。在三通微管道拉伸成形过程中,变形区热软化后的V形玻璃毛细管,在冷却过程中一次性拉制成三通微管道,储液池在拉制过程的同时成型,并与三通管光滑连接。拉制仪可实现等内径和不等内径拉伸。通过对加热时间、拉伸行程和玻璃材料分配系数的调节,可以控制三通微管道各项参数。制备出的三通微管道内径在微米级,三根微管道在三通结点处光滑连通,表面张力成型的微管道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以三通微管道和一维玻璃微管道为基础单元,组建了微流体管道网络。 相似文献
25.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微流动特性的圆截面微流体器件,并构建二维裸微结构微流体管道网络,设计了玻璃三通微流体管道热流变拉制仪.在三通微管道拉伸成形过程中,变形区热软化后的V形玻璃毛细管,可在冷却过程中一次性拉制成三通微管道,储液池在拉制过程的同时成型,并与三通管光滑连接.拉制仪可实现等内径和不等内径拉伸.通过对加热时间、拉伸行程和玻璃材料分配系数的调节,可以控制三通微管道各项参数.制备出了内径为67、32和20μm的圆截面三通微管道.它的三根微管道在三通结点处光滑连通;由于表面张力成型,微管道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最后,以三通微管道和一维玻璃微管道为基础单元,组建了微流体管道网络. 相似文献
26.
27.
通过复合引气剂来调控砂浆的性能,研究调控组分c对掺入引气剂H的砂浆含气量、强度、流动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图像分析法对硬化砂浆的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c调控组分对掺入引气剂H的砂浆含气量没有明显影响;c调控组分可以有效改善砂浆性能,当H:c=3:25时,砂浆的性能达到最佳;在保持总体含气量不变的条件下,调控组分的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小孔(100μm~200μm)所占的百分比,减少大孔(800μm~1600μm)所占的百分比;小孔孔隙率的增加有利改善砂浆的孔结构,降低强度损失率,提高流动性。 相似文献
28.
29.
为了解决主动式电子剂量率仪在脉冲辐射条件下的溯源需求,评估主动式电子剂量率仪测量脉冲辐射剂量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栅控技术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用于辐射防护剂量量值传递的脉冲X射线参考辐射场,具有曝光时间可调的特性。对脉冲X光管的管电压、曝光时间、脉冲上升/下降时间、辐射场均匀野大小进行了测试,同时对脉冲辐射场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利用介入法示波器测量管电压,测量值与管电压预设值在100 kV时,相对偏差为0.19%。在建立的均匀辐射场中,利用电离室实现了脉冲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测量,当管电压为60 kV,管电流为50 mA时空气比释动能率约为3 mGy/s。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空气比释动能率定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摘要:采用玻璃微管道拉制工艺制作的单孔微喷嘴存在着容易脆断,微管道长度不易控制,微喷射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微喷嘴制作工艺,该工艺延续了微喷嘴拉制工艺中非IC工艺和低成本的制作特点,仍以低流阻的圆截面为喷口形状,通过材料流变运动和冷却时收缩率不同将多根微管道紧密嵌入到塑料管中;通过毛细腐蚀作用,制作出变内径的锥形管,同时也达到了控制微喷管长度的目的。制作了内径50μm的4孔微喷嘴和10孔微喷嘴,锥管长为750μm,微喷管长2.5mm。使用制作的微喷嘴在微流体数字化驱动平台上进行了水性液体在油相和气相中的微喷射实验,制备了80μm的微滴和微滴阵列。实验表明该工艺制作的直列微喷嘴可以在微流体数字化驱动下实现较好的数字化微喷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