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篇
冶金工业   6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介绍了储油罐防腐的部位、内容及油罐防腐施工方法,提出了储油罐防腐涂料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中洛线濮阳站1号10000m。浮顶罐因生产需要进行修理,罐底板在以往修理中未更新,是否更换储油罐底板就需要对腐蚀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按照油罐修理的标准规定对该油罐进行腐蚀状况检测,提供修理的依据并确定修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3.
碳酸酐酶在硅藻土上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硅藻土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固定化碳酸酐酶.对制备固定化晦过程中的pH值、加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对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比游离酶高了5℃;最适反应pH值为6.0,比游离酶低了2个pH值单位.该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均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94.
转炉碳化硅脱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iC在转炉中对普碳钢进行脱氧。并与用C粉脱氧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iC脱氧效果良好,钢材性能达标,炼钢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  相似文献   
95.
苔藓生物监测器对重金属的特征富集能够反映出大气沉降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利用中子活化法的多元素同时分析技术测定苔藓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时 ,样品的均一性十分关键。利用新型陶瓷纤维马弗炉的快速灰化方法 ,可以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 ,灰化样品大大减少了样品的体积 ,节省了照射孔道空间 ,避免了其它元素的污染。通过协作实验室的方法对比 ,同种苔藓的两组测定结果表明灰化样品没有造成元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96.
镇安某铁矿属于钛铁矿,因铁品位低,钛品位高,该矿钛铁难以分离,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试验通过研究分析,采用煤基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处理矿石,能够有效地实现钛和铁的综合利用。经过加工的矿粉在煤/矿质量比为14:100,还原温度为1150℃,催化剂为3%的条件下,通过煤基还原180min,然后经过磁选可获得铁品位为76.56%、钛低于8%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97.
静液挤压钨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钨量较高的W-Ni-Fe密度高合金具有密度高、强度与韧性配合较好等特点,适合用作动能穿甲弹及防辐射屏蔽材料;而静液挤压技术在脆性材料变形强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研究了静液挤压93W-4.9Ni-2.1Fe合金的性能与显微组织,并与传统的旋锻态93W-4.9Ni-2.1Fe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静液挤压变形强化的高比重钨合金,硬度分布和显微组织更均匀;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建立沙棘中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叶黄素等4种类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用于分析我国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沙棘中4种类胡萝卜素的赋存状态及含量差异,以及不同采摘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方法 沙棘鲜果经冷冻干燥预处理,取适量沙棘粉进行皂化,再用正己烷提取, 二氯甲烷-乙腈-甲醇(2:3:5,V:V:V)复溶, 经YMC Carotenoid 色谱柱(150 mm×4.6 mm,3.0 μm)分离,以二氯甲烷-乙腈-甲醇(2:3:5,V: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采集新疆、四川、吉林、山西和河北等地的19个沙棘样本,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深秋红品种为代表,从9月初至12月底分9期采样,对样本中4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叶黄素等4种类胡萝卜素在1.0~200 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 方法检出限为2.0 mg/100 g, 定量限为6.0 mg/100 g。加标回收率为88.1%~92.7%, RSD为1.36%~8.36% (n=6)。19个沙棘样品中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介于1468.4~6999.1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287.9 mg/kg。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叶黄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1.3、1789.4、102.0、815.3 mg/k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对19个沙棘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沙棘中4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对不同采摘时期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中旬采摘的沙棘果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
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和确证贻贝、牡蛎、蚌类、扇贝等食用贝类及其制品中3 种天然形式的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中的原多甲藻酸采用乙腈-水体系均质提取,应用改进型QuEChERS技术净化,在乙腈-水(含5 mmol/L醋酸铵和0.1%甲酸)体系经Acquity HSS T3柱(150 mm×2.1 mm,1.8 μm)梯度洗脱,实现了3 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基线分离。该方法基于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用高分辨质谱一级全扫描和数据依赖扫描,对食用贝类及其制品样品中的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进行检测。3 种贝类毒素的定量限均为10 μg/kg(RSN>10);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应用该方法对国内外多个地区的贝类产品进行了筛查及确证,其中部分样品检出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食用贝类及其制品中多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筛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应用运算放大器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通过数字电路的处理对主备发射机进行控制和监测,同时相互封锁,实现主备发射机出现故障快速切换,降低停播率。同时利用微处理器对播控时段进行设置,实现有效地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