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8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7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于微粒助留技术作用机理的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着重论述了运用胶体物质的不稳定性理论,解释微粒子助留技术的作用机理。加入纸浆配料中的微粒子通过降低能够干扰高分子聚合物作用行为的胶体物质的稳定性,来提高高分子聚合物的助留效果。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在改善纸基材料水蒸气(极性气体)和氧气(非极性气体)阻隔性能上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壳聚糖/聚乙烯醇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复合方式(共混和分层)对纸基材料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涂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和聚乙烯醇质量比的降低,纸基材料的水蒸气阻隔性能逐渐增强,同时氧气阻隔性能逐渐降低;壳聚糖/聚乙烯醇分层涂布纸的水蒸气和氧气透过量均低于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涂布纸。当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1时,壳聚糖/聚乙烯醇分层涂布纸的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分别为9.36 g/(m~2·d)和31.93cm~3/(m~2·d);与纯壳聚糖涂布纸相比,水蒸气透过量降低了约92%,与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涂布纸相比,水蒸气透过量降低了约68%,氧气透过量降低了约67%。 相似文献
93.
纸张增湿强树脂是造纸工业中一类重要的湿部添加剂,进一步了解其制备和熟化阶段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其更好的发挥作用。文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湿强树脂在这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研究了二氨基二苯乙烯类型的荧光增白剂(FWAs)对阔叶木BCTMP浆的光稳定作用。在BCTMP手抄片表面涂饰0.1%~0.5%的FWA可以抑制返黄程度的25%。用聚乙二醇可以改善FWA的光稳定效果,可能是它改善了FWA在纤维表面的覆盖情况。对FWA处理过的BCTMP手抄片,白度(不包括荧光增量)检测表明,FWA对抑制光致返黄具有明显的作用。抗老化剂和FWA协同处理BCTMP,可全面改善BCTMP的光稳定性。
应用:FWA在BCTMP或BCTMP/kraft浆料中的应用效果表明FWA可以降低含高得率浆纸页的返黄。 相似文献
95.
目前,荧光增白剂已经被大量应用于二r业和家庭中。本文主要介绍了造纸用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历史和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探讨了荧光增白剂在造纸工业中应用时的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97.
废纸碎浆过程中由于水性油墨颗粒亲水性好、颗粒尺寸小等特点,很容易在与纤维分离后又重新吸附到纤维上,影响纸浆的光学性能。本研究针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特点,从温度、水性油墨颗粒浓度、油墨与纤维接触时间等方面利用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性油墨颗粒浓度的升高,其在纤维上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为0. 4 g/L时,纤维对其吸附量接近最大值;温度的适当升高有利于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速度很快,5 min内接近最大吸附量。同时利用不同助剂改变水性油墨颗粒的胶体性质,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均可以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表面张力,当PAC和CPAM的浓度分别为11 mg/L和5 mg/L时,水性油墨颗粒的絮聚程度最大,在纤维上的吸附量最小,此时纸浆的白度最高、有效残余油墨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98.
99.
100.
通过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法(EBSD)研究50W6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0.003%~0.008%C、0.3%Si)在700~760℃3~360 s退火水冷时的组织和织构取向演变.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再结晶率和晶粒尺寸增大,740℃退火时,当保温时间由10 s增加至360 s,再结晶率由22.5%提高到100%,平均晶粒尺寸由3.08μm增大至17.17 μm.同时再结晶织构a线的取向密度下降,在15 8时{001}<110>、{112}<110>、{111}<110>、{110}<110>的取向密度均为1.5左右,y线上{111}<011>和{111}<112>的取向密度稳定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