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7篇 |
机械仪表 | 19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基于Web的汽车模具设计中标准件库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然后对基于Web的标准件库的开发与使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3.
自动造型生产线附线运动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铸造生产的重要课题,而作为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附线的输送系统的运动功能和运动平稳性对生产过程影响较大.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附线各部件的参数化三维几何模型,根据Hertz接触模型和恢复系数模型建立了附线系统的接触动力学模型.在ADAMS环境中,将液压系统简化为直线驱动单元和阻尼器,并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了附线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临界阻尼系数和参数匹配的策略,并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阻尼系数能够保证台车运动平稳、冲击减小、并提高运动过程中和最终定位的位置精度.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铸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与结果已应用于实际附线系统的运动功能调试.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弧齿锥齿轮加工原理及加工机床的结构和运动关系,并基于空间啮合理论,建立了刀刃锥面方程和啮合方程,应用图形变换原理,推导了弧齿锥齿轮NC机床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VERICUT软件平台,建立了弧齿锥齿轮NC机床模型及弧齿锥齿轮三维虚拟仿真加工模型,对一对具体的弧齿锥齿轮进行了几何参数、刀具参数和NC机床运动参数的计算,并在VERICUT环境下进行了虚拟仿真加工,验证了弧齿锥齿轮NC机床模型及三维虚拟仿真加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5.
提高刚度和轻量化是液压机设计中重点研究的内容。针对传统设计方法难以解决上梁刚度和轻量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液压机上梁轻量化和刚度优化设计方法。在液压机设计过程中,建立了上梁有限元分析的参数化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试验方案,获取试验数据。以试验数据为训练和检测样本,建立了设计参数与刚度和质量目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运用NSGA-Ⅱ遗传进化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在指定参数区域内找出设计参数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液压机上梁的多目标优化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考虑刀尖圆角对齿面形状的影响,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啮合齿面和齿根过渡曲面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齿面根切和未根切时齿面形状的两种拓扑形式,引入齿高方向的比例变量,提出了一种判别根切的数值算法.通过在轴截面上对离散点进行规划,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点求解的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无论是否发生根切都能准确描述齿面形状.通过编制齿轮计算程序,实现了齿面离散点和轮坯尺寸自动化计算,建立了齿轮副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齿轮副加载分析,获得的应力云图可准确显示接触椭圆的位置和形状,验证了文中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提出了一种基于点阵计算的螺旋锥齿轮实体建模方法,可准确描述共轭齿面和过渡曲面的形状,通过改变点阵密度,可创建齿面精度可变的齿轮实体模型。针对常用的单点评价方法随机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椭圆尺寸分析的共轭齿面形状精度评价方法,在齿面上选定测量点后,以圆球切入齿面形成接触椭圆。采用诱导法曲率和短程挠率公式,计算测量点两个主曲率和主方向,沿主方向测量接触椭圆半径并计算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点阵密度,从而获得齿面形状精度满足接触分析要求的齿轮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28.
为提高锻件质量和成品率,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于实时控制的锻件成形过程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对涡轮盘的等温成形过程进行了虚拟正交试验,通过对成形过程的载荷--行程曲线的分析,建立了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件等温成形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将其映射成模拟电路模型.以此模拟电路模型为参考模型,应用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系统,对涡轮盘件等温成形过程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NN模型及其模拟电路模型对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件等温成形过程的拟合精度很高,且控制参数始终与模型输出相吻合,为实现盘件成形过程的实时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对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PDLLA)的增强、增韧。探讨了挤压温度、挤压次数对PDLLA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挤压次数增加,材料强韧性提高;挤压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明显。经过2次挤压后,PDLLA的弯曲强度由83.3MPa增加到178.7MPa;原始试样弯曲断口呈脆性断裂,强韧化挤压后,断口呈典型韧性断裂特征,强韧性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断口有大量纤维尾端,呈明显纤维化。广角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挤压次数增加,PDLLA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结构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30.
双极板与扩散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功率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与形成规律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对提高和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接触电阻本构关系的概念和基于实验本构关系的接触电阻预测方法.通过平板压缩试验测得了石墨-扩散层的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实验本构关系.采用实验本构关系预测了不同装配压力下石墨双极板与扩散层间的接触电阻,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实验本构关系的接触电阻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