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超深井钻井中普遍存在高温高压等地质环境,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喷、漏、卡、塌等复杂情况。为减少复杂情况发生、研究了温度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井周有效应力、岩石力学性质及钻井液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温度变化会产生热应力,导致孔隙弹性系数变化,从而改变井周有效应力的分布;温度升高岩石力学性质逐渐变差,并有可能产生热开裂现象,从而引发井漏、井塌等复杂事故;高温高压井中压力和温度同时起作用,但温度效应更加明显,将引起钻井液当量密度降低。综合考虑以上3 个方面,认为温度对超深井地层安全钻进具有重要影响,钻井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起下钻次数,保持钻井液循环,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安全密度窗口及入口钻井液密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剩余油分布尺度,可以将剩余油分为宏观剩余油和微观剩余油两大类.剩余油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是油田后期开发调整的基础,对改善注水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沉积微相法、动态分析法、岩心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的剩余油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沉积微相和井网适应性,井网与裂... 相似文献
13.
油气藏含水饱和度认识直接影响油气藏储量评价及开发决策。哈萨克斯坦M碳酸盐岩凝析油气藏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为1.6%~19.9%,平均为6.1%,通过室内建立束缚水饱和度实验得到平均含水饱和度为27.7%-42. 5%。这说明该油气藏初始含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即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文章对形成超低含水饱和度的可能原因,即油气藏沉积史、温度、润湿性、距离自由水接触面的高度以及孔隙大小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厚的砂泥岩层和膏盐层的封隔作用使油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最终得以保存。开发生产中所呈现的见水便停喷、停产或间开等问题是超低含水饱和度油气藏的特殊动态行为。在钻井完井及开发过程中防止水相圈闭损害, 提高水驱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国内致密油储层大规模压裂总体效果较好,但经济性差,无法满足效益开发.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含油性差异大,部分层段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若压裂设计时只考虑井周储层情况,结果也满足不了当前需求.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理论研究,形成适度规模多方案经济优化技术,解决致密油施工规模与储层适应性难题,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储层经济有效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