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物源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陆源碎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相关成分体积分数的平面变化趋势,结合砂体展布及地震反射特征,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下段和上段的物源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组下段存在西北、东北和南部3个物源,其中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而南部地区为近源沉积的产物;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珠江组上段南部物源消失,其沉积特征主要受西北和东北2个物源的控制,且西北地区为远源沉积的产物,东北地区为相对近源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勘探程度的提高,地层岩性圈闭已经成为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为此,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这一主力含油层段进行了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的分析。认为盆地新近纪以来多期次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多种沉积体系的共同发育,2种类型坡折及其对应的低位体,以及2次构造运动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呈现出陆架区、坡折区各具特色、层序界面附近层段最为有利、油气运移通道是成藏主控因素等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33.
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剖认为,以陆相断陷沉积为主的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为近源成藏,主要分布在富烃洼陷周围古近系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上,不同二级构造带不同层位之间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经历断陷及断拗转换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同时期沉积充填差异性大(文昌组富泥少砂,恩平组和珠海组砂多泥少),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输导体系和储盖组合是该区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围绕富烃洼陷周围的二级构造带展开勘探,并以寻找优势运移路径上的优质相带为重点推动古近系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34.
相对于周边地区,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与邻近勘探程度较高的惠州凹陷相比较,从地热在沉积物成岩、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特点以及构造活动等方面,对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相对低的地温条件导致西江主洼油气成藏相对较晚(现今成藏),油气主要集中于深层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与惠州凹陷多期成藏、上下成藏、新近系上组合段是重要勘探目的层相比较,西江主洼的勘探重点和优势在深层。  相似文献   
35.
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是隐蔽圈闭勘探的重要目标,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砂体上倾尖灭圈闭是重要类型之一。在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构成的三级层序内,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以及层序构成分析对于认识砂体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其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针对珠江组以不同尺度的水进界面为界建立了由四级层序构成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其中高频层序界面主要有2种成因类型,即沉积作用转换面和次一级海泛面。三级层序的不同体系域内四级层序的构成特征不同,海侵体系域内的四级层序发育了完整的水退-水进旋回,而发育在高位体系域内的四级层序多由水退半旋回组成。其中三级层序界面和四级层序转换面均控制着砂体的形成与分布,而最大水进面和次一级水进面控制着顶底板或泥质隔层的形成与分布,其构成了"顶板-储集层-底板"的典型"三明治"结构,纵向上相互叠置,形成了砂体上倾尖灭圈闭油气勘探的多套储盖组合,同时也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36.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隆洼间发育一系列转换带型沟谷源-汇系统,勘探程度较低,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刻画。本文基于最新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以区域古地貌为基础,定量表征了惠州25、27转换带分水岭、分水线、汇水单元等沟谷体系的基本要素。作为沟通物源区与惠州26洼的重要输砂通道,转换带汇聚了物源汇水区的碎屑物质,并沿转换带沟谷再次搬运入湖,这一过程中碎屑物质经过强水动能改造,成熟度进一步提高。基于源-汇系统认识,对惠州27转换带地震相进行了分析,认为碎屑物经两级沟谷体系入湖,形成了文四段早期的进积型扇三角洲与文四段晚期的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完善了该地区物源、搬运、沉积三要素之间的源-汇耦合关系,对深挖转换带型沟谷体系潜力具有参考价值,推动了惠西南地区惠州27转换带古近系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37.
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三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叠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三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三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前人借助岩心、地震、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资料,将全盆地新近系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在等时地层层序格架下,对白云凹陷北坡重点层序进行了层序构型分析,进而指导了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的预测。从北向南,研究区依次发育H型、TH型、T型以及L型层序。其中,L型和H型层序有利于储层发育,而T型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另外,内、外多种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使得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发育着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单个层序内可依次出现陆架边缘三角洲—内陆架三角洲—中陆架三角洲的交替。L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水道-浊积扇体等沉积体系组成;TH型、T型层序以内-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系为主;H型主要包括了中陆架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白云凹陷北部的内-中陆架三角洲中的分流水道,以及白云凹陷中部的陆架边缘三角洲中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远砂坝、峡谷水道、浊积扇体均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39.
文中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的珠江组下段地层中识别出一个半三级层序,且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等多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的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及特征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随着海平面升降,研究区发育的储集砂体包括低位时期的低位扇砂体、水道化砂体、斜坡楔状砂体,海侵时期和高位时期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其中,低位体系域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于陆坡区,侧向受泥岩封隔,易形成隐蔽油气藏,而高位砂体与海侵砂体由于侧向连通性好,在上倾方向受断层的封堵,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40.
珠江口盆地砂岩侵入体的识别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报道的砂岩侵入体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的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等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发育有砂岩侵入现象,其特征在岩心中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泥岩碎屑,大量的液化和泄水构造以及砂岩褶皱与充填等构造类型;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伽马曲线总体呈箱状,倾角测井呈杂乱状,偶见高陡倾角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翼状侵入或锥状侵入的反射异常,其反映的砂岩侵入的规模较大,对于小型岩墙和岩床的识别还需要更高的地震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