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5枚接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7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36枚颅内微小动脉瘤中22枚(61.1%)达到致密填塞,14枚(38.9%)非致密填塞。25枚动脉瘤获得3~24个月随访,22枚完全闭塞,1枚留有残颈无变化;患者无再出血,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操作中不必刻意追求致密填塞。
  相似文献   
32.
运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评价砂砾岩体储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通过测量岩样内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T2)的大小及其分布,实现在现场及时准确地获取储层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对岩屑样品的分析独具特色,测量结果不受样品颗粒大小的影响,分析快速.一次分析可提供多项参数,且分析结果准确。研究证实,核磁T2分布与由毛管压力曲线得到的孔喉半径分布在反映岩石的孔隙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弥补了岩心毛管压力曲线数据的不足,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孔隙结构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寻找T2几何平均值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东营北带储层岩石孔隙结构评价的定量关系式.从而实现了利用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对岩石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和快速评价。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测试层核磁物性资料.建立了东营北带储层核磁录井评价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在储层快速评价、油气水层综合解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油田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Ed/Es)不整合结构普遍发育,不同区域的发育特征不尽相同,其中南堡凹陷3号构造区就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综合三维地震、测井曲线、钻井岩芯、物性分析等资料,系统分析南堡凹陷3号构造区Ed/Es不整合结构岩石学、测井响应、物性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d/Es不整合结构可以划分为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层3层,其中风化黏土层发育程度较低;不整合结构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程度最低,泥质含量高,风化黏土层风化程度高,物性最差,半风化层受改造程度高,物性最好;不整合结构的分布在平面和空间上较为一致,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和半风化层岩石在顺物源方向上较为发育,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发育程度较低,风化黏土层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中部地区较为发育,在顺物源方向上欠发育;不整合结构发育程度上的非均一性对油气产生不同影响,其中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和风化黏土层主要作为油气的封盖层,半风化层则主要作为油气运移的输导层。  相似文献   
34.
泌阳凹陷下二门区块断层发育且地层承压能力低,尾管外径大、循环压耗高,漏失风险大;井眼环空间隙小、套管扶正措施受限,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套管开窗侧钻井技术可有效挖潜老区剩余油,提高油层动用率,是适应低油价、低成本开发的一项有效技术。通过技术公关及现场应用形成了一套低承压下φ101.6 mm尾管的套管开窗侧钻井配套工艺技术,2019年在下T5–241C1井实施。现场应用表明,扩眼作业可有效降低循环压耗,同时增加环空间隙,可为固井提供良好的井筒条件。  相似文献   
35.
为对我国西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储层矿物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物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岩石碎屑组分、粘土矿物、颗粒磨圆度、分选等方面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矿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碎屑组分中不稳定组分(长石+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利用孔隙半径平均值、平均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孔隙均质系数、平均喉道宽度、排替压力等6个参数指标对孔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孔喉特征中等;储层物性分析结果显示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的孔渗变化较大,整体上为中等孔渗储层,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36.
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运用地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总结了宁海油田坨62、坨89断块微型构造的类型、特征和配置模式,分析了微型构造的成因和微型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3种微型构造和6种微犁构造配置模式;构造作用的持续性和底层砂体起伏变化对顶层砂体形态的影响导致微型构造具继承性;断层作用和沉积微相控制微型构造的形成,当上升盘、下降盘发生正牵引或逆牵引作用时,在紧邻断层、远离断层处形成不同类型的微型构造,沉积砂体的厚度和差异压实作用也影响微型构造的形成;油水的密度差异和油层的微细起伏特征影响油水的重新分布,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正向微构造和顶底双凸型配置模式区.  相似文献   
37.
储层四维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建模方法包括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但它们不能实现储层参数在时间维的预测.建立储层参数的四维模型能够揭示储层参数在四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充分吸取已有2种储层四维建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储层四维模型的新方法:首先结合实验分析、生产动态等资料,来求取历史储层参数;接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储层参数进行学习与训练,总结出各井点储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井点储层参数做出预测;然后建立起构造模型,应用随机模拟或克里金插值方法来预测井间的储层参数;最后应用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对各个开发时期的储层参数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起江苏油田庄2断块E1 f1-1 小层舍油饱和度的四维模型,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的四维模型较准确的反映了E1 f1-11 小层含油饱和度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
根据地质统计学理论,将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砂体厚度等)视为区域化变量,将变差函数引入到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介绍了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储集层非均质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储集层参数的变化速度和幅度进行了定量描述,从而实现了对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定量描述。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具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比变异系数能更好地对平面非均质性进行分类和评价。  相似文献   
39.
欢喜岭油田锦99块杜家台油藏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目前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稠油油藏,其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物性较好,但非均质性强.为确定各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沉积微相与含油性关系,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录井、岩石分析、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化验资料,分析研究区沉积微相特征及其与含油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为一套完整的水进体系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道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湖相泥等6种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对储层含油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和河道砂坝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油气聚集的有利沉积微相;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微相含油性较差.研究结果指明油田下一步勘探有利储集沉积砂体的方向,对油田后续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火成岩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微构造曲率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理想化微构造模型基础上用微构造计算地层顶面曲率,利用储层微构造的曲率来研究火成岩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分布与预测.以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中的商河油田商741井区沙三中亚段浅层侵入火成岩裂缝储层为例,利用储层裂缝微构造曲率预测法对储层裂缝进行研究,提出了在浅层侵入火成岩中利用曲率变化值来预测裂缝发育程度的曲率预测法的改良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商741井区的应用较为理想,利用缝面比参数法对商741井区沙三中浅层侵入火成岩曲率变化值与裂缝发育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系数R~2在0.7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