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强塑性高锰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高强塑性高锰钢的研究进展.通过探讨汽车用高锰钢发展的背景、典型成分体系、变形机制、制造工艺与关键技术,初步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个基本条件,提出了两种薄带连铸活套的设计方法。采用悬链线理论设计活套,活套的形状比较准确,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自由活套设计,但是得到的悬链线曲线方程为超越方程,实际应用进候比较复杂;当垂跨比famx/l〈1/10时,用抛物线理论代替悬链线也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耐磨钢中共晶体团球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耐磨钢中共晶体团球化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分析共晶体的结构及形成机理,提出了采用变质处理控制钢液凝固组织,在铸态下获得团球状共晶体增强钢基自生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材料利用团球状γ (Fe,Mn)3C两相共晶体来强化高韧性钢基体,因而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是抵抗中,低冲击磨料磨损工况的理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薄带连铸低碳钢过冷奥氏体的组织转变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薄带连铸低碳钢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大,平均粒径约200μm,室温组织主要由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组成;在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过程中,BF板条主要形核位置为原奥氏体晶界上、奥氏体晶内夹杂处、晶界多边形铁素体或已生长的BF板条上,并且后形核生长的BF板条不会穿过先形核生长的BF板条,前后形核生长的BF板条有一定的取向角度;BF板条的生长速率受温度、形核位置和生长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吉帕钢冷轧板形及厚度精度控制的生产难题,设计出一种三次多项式与正弦函数组合的新型辊型,并开发出基于十八辊单机架轧制和冷连轧的目标板形动态设定控制技术,实现了多种超薄规格吉帕钢的稳定冷轧,最高轧制速度达到800 m/min;开发出基于性能前馈的吉帕钢冷轧厚度精度控制方案,包括新型AGC性能前馈控制轧制技术以及厚度扩展性能前馈控制轧制技术,成功用于吉帕钢十八辊单机架轧制和冷连轧轧制,带钢头尾厚度偏差在2%以内的控制能力提升达到37%。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在薄带连铸含磷低碳钢组织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双辊薄带连铸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固溶在基体中的磷含量,减小钢中磷在晶界上的偏析,对力学特性没有负面影响.指出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来尝试含高磷薄规格耐大气腐蚀钢种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梁高飞  方园 《材料导报》2006,20(6):85-88,93
综述了双辊薄钢带连铸过程中薄带-铸辊界面热流特征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薄带-铸辊界面热流特征的研究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界面平均热流系数的取值,并分析了界面热流与薄带凝固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得到了Fe16Mn0.6C TWIP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3~30s-1条件下热压缩变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Fe16Mn0.6C流变应力和临界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850~1150℃范围内Fe16Mn0.6C热变形的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且在应变速率为0.03 s-1和30 s-1出现明显的应力峰值,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最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Fe16Mn0.6C的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得出热变形激活能为469kJ/mol;并通过应变硬化速率与流变应力曲线求出了该钢种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与Z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MPx-2000型主轴盘销式磨损实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相对滑动速度对团球γ (Fe,Mn)3c共晶体增强奥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EAMc)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干摩擦磨损工况下,EAMc对G45钢摩擦系统的摩擦系数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磨损率呈递增趋势,但始终远低于奥氏体中锰钢(单一奥氏体相);并且,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EAMC与中锰钢磨损量的差值呈递增趋势.通过对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的分析,发现EAMC在低载下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与剥层磨损;高载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与氧化磨损.对偶件之间的粘着作用随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加.运用临界转变温度理论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相对滑动速度对EAMC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