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4.
15.
16.
17.
18.
综述了双辊薄钢带连铸过程中薄带-铸辊界面热流特征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薄带-铸辊界面热流特征的研究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界面平均热流系数的取值,并分析了界面热流与薄带凝固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得到了Fe16Mn0.6C TWIP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应变速率0.03~30s-1条件下热压缩变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Fe16Mn0.6C流变应力和临界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850~1150℃范围内Fe16Mn0.6C热变形的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且在应变速率为0.03 s-1和30 s-1出现明显的应力峰值,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最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Fe16Mn0.6C的高温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得出热变形激活能为469kJ/mol;并通过应变硬化速率与流变应力曲线求出了该钢种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与Z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滑动速度对团球共晶体增强奥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Px-2000型主轴盘销式磨损实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相对滑动速度对团球γ (Fe,Mn)3c共晶体增强奥氏体钢基自生复合材料(EAMc)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干摩擦磨损工况下,EAMc对G45钢摩擦系统的摩擦系数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磨损率呈递增趋势,但始终远低于奥氏体中锰钢(单一奥氏体相);并且,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EAMC与中锰钢磨损量的差值呈递增趋势.通过对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的分析,发现EAMC在低载下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与剥层磨损;高载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与氧化磨损.对偶件之间的粘着作用随相对滑动速度的提高而增加.运用临界转变温度理论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相对滑动速度对EAMC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