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空气旋流气相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RSM湍流模型和κε湍流模型,结合PDF快速反应扩散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模拟了与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甲烷氢气混合燃料与空气旋流燃烧火焰实验相同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RSM湍流模型预报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温度、组分浓度较κε湍流模型模拟预报结果与实验值更为吻合,RSM湍流模型能够更好的预报旋流火焰特征.从测量值和预报值可以看出,火焰主要位于回流区内,燃烧过程进行得很快,回流区的存在强化了燃烧.  相似文献   
52.
自然旋风长为旋涡尾端到排气管下口截面的轴向距离。旋涡尾端是复杂的湍流动力学现象,对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返混、壁面磨损、料腿结垢和堵塞有重要影响。目前,学者们将自然旋风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筒体直径、入口面积和排气管直径3个方面,忽略了其他结构参数及操作参数的影响,故经验公式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较差。笔者对旋风分离器内部能量传递过程进行分析,阐述旋涡尾端的存在机理,并实例说明自然旋风长经验公式的局限性与不足,总结了筒体的高/径比、锥体尺寸等几何参数,以及入口速度、入口浓度等操作参数对自然旋风长的影响,以期为旋风分离器高度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针对乙烯裂解炉炉管内置入不同组数扭曲片对裂解产物收率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选用石脑油为裂解原料,得到不同管型的温度分布、乙烯等产物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扭曲片可有效降低管壁与核心流体间的温度梯度,且出口段置入3组扭曲片的炉管换热效果最佳;炉管中乙烯与丁二烯的产率沿轴向距离线性增加,丙烯产率在反应后期的出口段下降...  相似文献   
54.
新一代催化裂化高效雾化喷嘴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一代催化裂化高效雾化喷嘴的研究开发情况及工业应用结果,喷嘴具有提高轻油收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特点,可提高装置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选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液雾喷射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研究了雾化介质由高温蒸汽改成常温空气后对燃油常压炉内燃烧状况的影响,主要考察了炉内速度场、温度场、燃料和氧化剂的浓度场以及加热炉的热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将蒸汽雾化改成空气雾化的方案是可行的,不会引起加热炉操作和运行的较大变化,有利于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56.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单简单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筒流体流动状况,采用了κ—ε二方程模型和欧拉模型模拟反应器中的湍流气液两相流动,得到了反应器内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的详细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内筒中流体的流动不是以往研究认为的平推流,而是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涡旋和回流,这对气含率分布以及气液两相接触效果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7.
新型高效PSC-250型导叶式旋风管组合多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新开发的高效PSC 2 5 0型旋风管进行了组合多管试验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可知 ,由PSC 2 5 0型旋风管组合多管后 ,性能与单管一样。多套工业装置应用标定结果表明 ,在高温下PSC 2 5 0型第三级多管旋风分离器 (简称为三旋 )可将大于 7μm以上的颗粒基本除净 ,含尘浓度大都在5 0mg/m3 以下。给出的性能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新建成的一台核探针的构造。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长焦距四极透镜、以综合分析为目标的多探测器系统、快速随机扫描、多参量事件方式数据获取、全定量扫描分析(TQSA)方式处理数据等。这些特点使这台核探针成为医学生物、冶金、微电子、考古和地球科学等领域中十分有用的工具。文章用一些例子佐证了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旋风分离器内三维紊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种单蜗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紊流过程,对紊流的处理分别采用了标准的k-ε二方程模型和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与实测速度分布对比结果表明:Reynolds应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k-ε二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差,可以将Reynolds应力模型作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能量损耗的工具,这主要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是三维强旋流,而在k-ε二方程模型中作了紊流各向同性的假设,因此,适当选用紊流模型后,数值模拟方法对强旋流或大曲率流动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summarizes performance data and operational experiences gained with 4UH Pelletr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