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10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某厂以300 t固定式阳极炉冶炼高品位废杂铜,产出的炉渣含铜率较高,在25%~35%之间,因缺乏炉渣冶炼回收装置,只能将这些炉渣直接折价对外销售,导致冶炼生产中铜损失较大。为了降低冶炼炉渣的含铜率,在分析该厂原料杂质成分和含量的基础上,结合铜冶炼原理,选择合适的渣型,试验不同造渣剂在冶炼时对渣含铜率的控制情况,最终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控制渣含铜率的复合造渣剂。在工业生产试验中,分别从渣型选择、氧化时间、渣温控制、保温时间、造渣剂配比等方面对生产操作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将渣含铜率控制在18%以下的目标,可大幅减少炉渣销售损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软岩巷道占比逐年加大,合理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案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研究掘进巷道不同数量锚杆、锚索耦合支护的效果,以鄂尔多斯红庆梁矿12301胶运巷掘进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软件研究在不同数量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条件下,12301胶运巷掘进巷道围岩塑性区和围岩应力规律。结果表明:在方案1的支护条件下,减少2根帮锚杆,围岩剪切破坏区明显增大,而在减少两根顶锚杆的情况下,围岩剪切破坏区变化不大。方案2在方案1减少两根顶锚杆的前提下,巷道顶板最大垂直应力增加了20%,巷道两帮最大垂直应力增加了0.3%.方案3在方案1减少2根帮锚杆的前提下,巷道顶板最大垂直应力增加了40%,巷道两帮最大垂直应力增加了0.93%.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波形聚类储集砂体边界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斜坡BS37区块沙一下段储集砂体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单属性地震储层预测精度低,识别难度大。通过典型井的测井响应与地震响应相结合,应用地震波形聚类技术能准确预测砂体分布。研究认为,BS37区块含油气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丘状反射型、平直反射型、下切反射型等类型。针对含油气砂岩反射特征精确标定井震关系,提取样本子波,应用约束条件下神经网络算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波形进行相似性迭代聚类分析,有效地识别出主河道、河道侧翼等不同叠合模式砂体边界,为钻探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山压力显现研究对于围岩控制与动力灾害防治必不可少。为研究西部鄂尔多斯矿区矿压显现及顶板运动规律,基于红庆梁矿现场调研,分析了强矿压显现演化规律及其原因,建立了“软岩基本顶+砾岩关键层” 的覆岩结构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基于采空区矸石压缩变形理论,确定了下部垮落岩体对砾岩层的支承荷载参数并推导了砾岩层破断步距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受上覆硬厚砾岩层运动影响,300~340 m 推采范围为工作面强矿压显现区域,支架大面积泄液与煤壁大面积片帮为强矿压主要显现形式,最大片帮深度达 1.5 m。采空区垮落岩体对砾岩层有一定的支承作用,影响砾岩层的弯曲下沉及其破断步距,在此条件下的砾岩层运动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分别为未触矸阶段、持续弯曲下沉阶段、砾岩层破断阶段。模型计算的砾岩层破断步距为 306.9 m,现场验证为 320 m。上述研究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超前支护设计和矿压显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单管倒虹吸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对倒虹吸的结构作了改进。主要利用倒虹吸井的合理分区,设置双排倒虹管,并通过阀门启闭控制,使倒虹吸结构内输送的工业废水具备自冲洗功能,从而减少了管道堵塞的风险。实践证明:设置双排倒虹管的方法,降低了管道内部堵塞、维护、无法停水导致倒虹管无法进行抢修及倒虹吸失效的风险,确保了工业废水主干管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同时供冷供热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是1种新型热力循环,它能够同时对制冷、制热量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的冷热量需求。本文建立了该循环系统的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传热温差下,影响该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室外空气温度、制冷剂流量比;在低制冷剂流量比下,该系统产生损失的主要部位依次为热源侧换热器、热水加热器、第一节流阀、高压压缩机;在高制冷剂流量比下,该系统产生损失的主要部位依次为第二节流阀、热水加热器、高压压缩机、低压压缩机。通过在系统中增加1个经济器对该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比分析了系统优化前后的效率和损失,结果表明:经济器能提高系统的效率,大幅度降低发生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损失,但对其他部件损失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大柔性空间桁架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根部测控一体化方案,即采用CCD相机在桁架根部对桁架振动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和采用Stewart六杆并联平台固连在柔性桁架根部作为主动设备进行振动控制。采用ADC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基于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搭建了振动控制实验平台。文中使用音圈电机激振器分别作为外扰和内扰,激发柔性桁架的低阶模态,通过视觉测量系统测得振动信号,采用Stewart平台在桁架根部对振动进行抑制。低频外扰谐振实验,桁架振动振幅衰减87.7%;低频内扰谐振实验,桁架振动振幅衰减91.8%。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桁架振动根部测控一体化方案的有效性,尤其适用于空间可展开结构的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采煤机电机转子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振动信号诊断电机运行状况的方法。首先设计了信号采集硬件,使用STM32采集与处理振动信号,并将信号远传至服务器,然后设计了振动信号故障识别与分类算法,使用信号频谱能量距提取信号的类别特征,使用训练完成的基于VGG16的改进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故障分类平均正确率可达95.97%。为采煤机电机的故障识别和分类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