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篇 |
综合类 | 9篇 |
化学工业 | 27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22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75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取鹰嘴豆中的粗多糖,通过酶处理和Sevag法除去多糖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75凝胶柱分离纯化分别得到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并通过紫外光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测定其性质和单糖组成。结果表明:鹰嘴豆非淀粉多糖在260 nm和280 nm波长处均无吸收峰,表明两种多糖均不含核酸、蛋白质以及肽类等;气相色谱测定表明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单糖组成的物质的量比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2.48∶1∶3.92∶0.87∶32.82∶18.79∶28.06,鹰嘴豆非淀粉酸性多糖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2.22∶1∶3.92∶2.10∶5.92∶15.99∶8.57(均以岩藻糖为标准);红外光谱测定表明二者均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镜显示鹰嘴豆非淀粉中性多糖呈线形结构而鹰嘴豆非淀粉酸性多糖呈卷曲的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UA患者140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FAR值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Gensini评分>20分)的最佳临界值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A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FAR值预测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最佳临界值为0.068 8,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0.613~0.797),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60.0%。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吸烟史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高FAR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低FAR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水平均低于低FAR组(均P<0.05);随着FAR比值的增高,单支血管病变逐渐降低,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及Gensini评分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FA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0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FAR≥0.068 8(OR=7.553,P=0.016)是UA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A患者FAR值≥0.068 8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4.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在超声作用下制备豌豆氧化淀粉。考察反应p H值、超声时间、过氧化氢添加量、硫酸亚铁用量、超声功率对淀粉氧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过氧化氢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渐趋平缓;而随着p H值、超声功率和硫酸亚铁添加量的增大,羧基含量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反应p H 6.0,反应时间90 min,过氧化氢用量9%,硫酸亚铁用量0.03%,超声波功率550 W条件下,制备的豌豆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达到0.57%。与豌豆原淀粉相比,超声作用使淀粉黏度降低了17.97%,淀粉透明度增加了122.52%,凝沉性增强;超声协同氧化使淀粉黏度降低了93.49%,淀粉的透明度增加了635.76%,凝沉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5.
以红花籽油(经GC–MS分析含亚油酸80.17%)为原料,以亚油酸甲酯转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波促进红花籽油的甲酯化反应,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碱用量、温度对甲酯化率的影响,经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40 W,时间20 min,KOH–甲醇∶油(mL/g)7.5∶1,温度40℃,亚油酸甲酯转化率为92.29%。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不同超声条件下,红花籽油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温度控制在50℃以下,超声功率小于等于600 W,超声时间短于60 min时,超声处理对红花籽油的过氧化值、酸值无明显影响,当超声功率高于600 W时,过氧化值、酸值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声温度控制在50℃以下,超声功率小于等于900 W,超声时间短于60 min时,超声处理对红花籽油脂肪酸组成没有影响,对脂肪酸含量和皂化值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超声作用下蛋白酶解产生大豆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大豆蛋白粉和碱性2709蛋白酶为原料,研究超声功率以及有无超声作用下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加酶量对大豆蛋白水解度及水解度提高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作用效果与超声功率有关,40kHz、128W的超声对大豆蛋白酶解产生大豆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没有超声作用的大豆蛋白酶解相比,超声作用没有改变DH与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加酶量之间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没有改变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两者均为温度55℃,pH10.5,但使DH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8.
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薏苡仁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和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USFE)薏苡仁油,并对各自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在各自优化条件下的产率。实验结果证实,超声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明显的强化效应,与超,海界流体萃取薏苡仁油相比,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在较低的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较少的夹带剂用量、较短的萃取时间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萃取率。对萃取物成分和结构的分析表明,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引入超声不会破坏脂肪酸的化学结构和改变对脂肪酸萃取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