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篇 |
综合类 | 21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金属工艺 | 28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建筑科学 | 30篇 |
矿业工程 | 115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22篇 |
水利工程 | 13篇 |
石油天然气 | 21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淮南矿区煤矿煤层气抽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淮南矿区实际,提出并研究了复杂特困条件下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应用数值模拟、相似材料试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开采煤层顶板煤层气抽采技术、开采保护层卸压增透抽采煤层气技术、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影响区域煤层气技术等采动煤岩移动卸压抽采煤层气技术。以及原始煤层强化抽采煤层气技术的关键参数,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2.
首采煤层顶底板围岩裂隙内瓦斯储集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透性松软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层开采过程中,顶低板岩层冒落、移动,产生裂隙,开采煤层和邻近卸压煤层内的瓦斯将大量卸压、解吸,卸压瓦斯沿裂隙通道汇集到环形裂隙圈内,形成瓦斯积存库。本文将论述环形裂隙圈位置的确定方法,分析裂隙圈内瓦斯积存的过程,介绍将抽采钻孔和巷道布置在首采层的顶板环形裂隙圈内进行瓦斯抽采的技术和效果。 相似文献
43.
淮南矿区煤巷稳定性分类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2):4790-4794
提出基于构造应力强度和顶板岩层赋存结构的复杂程度2项指标,对顶板稳定性状态进行分类,直观地反映了淮南矿区复合顶板易于离层的特点和倾向;进一步将该矿区普遍属于Ⅳ,Ⅴ类的煤巷类别细化为稳定型、破碎型、离层型及离层破碎型等4类,并针对顶板的离层控制难题提出预应力支护思想和系列预拉力支护技术,为解决长期困扰淮南矿区的煤巷支护问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技术途径;该项技术现已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以粉尘为主的毒害物质、高温、高湿、噪声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诱发的职业疾病长期困扰煤矿从业人员,目前职业病危害已超过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伤害,严重制约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理念,全面总结了井下控降尘技术(包括煤层注水减尘技术、喷雾降尘技术、通风排尘技术、化学试剂抑尘技术、井下空气质量革命控降尘体系)、燃油车辆尾气治理、井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理论与技术突破,立足于“分源-分区-分级-分策”的粉尘高效治理理念,寻求建立多源多相多场粉尘协同降尘与综合治理的理论体系;指明了采掘区域粉尘高效智能防控技术及装备、矿井粉尘环境多参量同步智能监测技术及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发展方向;指出必须充分融合理工医管学科建立煤矿粉尘防控多主体协同体系,为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由目前的起步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分步实现煤矿从业人员生命全周期职业健康的目标,最终做到煤矿职业病少发病或零发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45.
46.
利用团簇+连接原子模型设计Ni-Nb基三元块体非晶成分.首先,解析出二元共晶点Ni_(59.5)Nb_(40.5)的团簇式[(Ni_(0.5)Nb_(0.5))-Ni_6Nb_6]Ni_3,其中,(Ni_(0.5)Nb_(0.5))Ni_6Nb_6为源自Ni_6Nb_7(Fe_7W_6型)共晶相的以(Ni_(0.5)Nb_(0.5))为心的二十面体团簇.相应的,具有最大非晶形成能力的Ni-Nb二元成分Ni_(62)Nb_(38)可描述成团簇式[Ni-Ni_6Nb_6]Ni_3,此时,二十面体团簇的中心位置完全由Ni占据.以[Ni-Ni_6Nb_6]Ni_3二元非晶团簇式为基础,通过引入第3组元Zr,Ta或Ag,设计出具有更高非晶形成能力的Ni-Nb-(Zr,Ta,Ag)三元合金,利用水冷铜模吸铸方法获得临界直径为3 mm的块体非晶.热分析和力学测试表明这些三元块体非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中[Ni-Ni_6Nb_5Ta]Ni_3具有最高的玻璃转变温度T_g(935 K)和晶化温度T_x(952 K);这些三元块体非晶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延伸率约为0.3%),[Ni-Ni_6Nb_5Zr]Ni_3和[Ni-... 相似文献
47.
激光焊接技术在梅钢冷轧厂酸轧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德国Miebach激光焊机在现代化钢铁厂酸轧线产品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应用情况。从该激光焊机的设备结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带钢焊缝质量试验分析和技术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剖析,论述了该设备的技术特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48.
根据煤体实际力学状态设定恒定围压增加轴压、恒定轴压卸除围压和同时增加轴压卸除围压等3种力学路径,开展加卸载煤体损伤-渗透同步实验,分析加卸载方式对采动煤体损伤-渗透时效特性的影响,并揭示采动煤体损伤-渗透特性差异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力学路径使煤体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在高围压作用下试样的变形特性逐渐从脆性向塑性转变;受加卸载方式的影响,3种力学路径下的试样分别发生主剪切破坏、拉剪破坏和X型共轭剪切破坏;不同的力学路径对试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扩容和渗透率变化,且具有明显的时效特性,按响应速度排序依次是:同时增加轴压卸除围压恒定轴压卸除围压恒定围压增加轴压;煤体损伤、渗透具有协同演化特性,但渗透率变化相对于损伤扩容具有滞后性;差应力比是导致加卸载煤体损伤-渗透特性差异的本质原因,承受较大差应力比的深部采动煤体极易诱发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为避免动力灾害发生,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小采动煤体所受的差应力比.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机理、实现深部煤炭精准开采与动力灾害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以淮南矿区"三软"煤层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开采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基础上,通过对综采设备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提出了液压支架、采煤机新型成套设备等选型和设计原则,并研发出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采煤机新型成套设备,实现了薄煤层开采的自动化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