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许元 《中国机械》2014,(7):260-26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学。而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方法早已不是曾经的单一的有老师单独讲授,学生们跟随学习的方式了。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仅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而现代的千变万化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正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的发展是最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尤其体现在中等职业院校当中。  相似文献   
12.
语法教学在近些年的英语教学中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法向交际式教学法的转变.本文概述了交际式语法教学的应用,并且对传统语法教学与交际式语法教学从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重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当土钉支护在软土地基且深度〉6m的条件下进行支护时,基坑的水平位移较大,难以进行控制。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中,采用钻孔灌注桩与土钉组合支护相结合的形式,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量,而且支护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再生骨料混凝土增强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元 《山西建筑》2010,36(2):182-183
针对再生混凝土强度低等问题,从再生骨料强化及预处理等措施出发,探讨了目前再生混凝土增强技术及方法,提出了再生骨料增强应用中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以推动混凝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四个因素——用水量、水胶比、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值的影响.试验表明,用水量是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设计配合比时,要重视控制用水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的最佳配合比为:用水量160kg/m3,水胶比0.45、再生细骨料取代率3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0%.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然而,作为高职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改革却明显滞后.现行"知识本位"的总结性考试和以闭卷形式为主的考试,严重地背离了以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要求,掣肘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为此,对<建筑工程预决算>课程的考核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施了强化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分析了超细粉煤灰对不同级配再生混凝土内部裂纹及孔隙的修复填充效应.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但其对不同级配的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在掺入超细粉煤灰后,再生混凝土平均强度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织物内经纬纱的缩率是织物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不仅关系到织物的许多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而且影响到织物原料耗用及织造工艺。由于影响织物织造中经纬纱织缩的因素众多,除了织物的组织规格以外,织轴的卷绕张力、浆纱伸长、温湿度等一些因素亦影响经纬纱织缩。因此,对工艺设计者来说,尚无一个比较完善和符合生产实际的经验计算公式或相关因素对照表。  相似文献   
19.
许元 《新型建筑材料》2012,39(7):72-74,88
分析了粉煤灰修复再生混凝土内部孔隙和微裂纹的效应及改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作用。结果显示,掺入粉煤灰可以提升混凝土工作性能、提高抗氯离子滲透能力、增加密实度。在标准配合比下,当粉煤灰掺量为30%时,能提高混凝土强度3.2 MPa。  相似文献   
20.
许元 《上海节能》2012,(12):31-35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今后建筑行业节能环保的重点领域,文章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明确建筑垃圾分类及再生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减少产生量,支持企业培育产业,强化环保认知,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等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