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1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32篇 |
矿业工程 | 48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5篇 |
无线电 | 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相控建模技术在阿南油田阿11断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通过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物性参数模拟结果的对比,认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更为合理,使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一体化无缝链接,依据模拟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油藏采收率.阿南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控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微相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的储集层物性参数的模拟,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图8参18 相似文献
42.
邵龙白廷柱郑海晶张硕陈莹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11):166-175
基于海空红外图像提出了海空大气模型,分析并研究了大气环境对红外热成像系统成像的对比传递函数。以红外热成像系统为例,对海空大气模型中斜程路径的大气对比传递函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观测距离、大气密度、目标海拔高度、大气程辐射、路径天顶角对大气对比传递函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气传输路径的观测距离、大气密度、大气程辐射、天顶角与大气对比传递函数成反比。该结果可以用于预估实际应用时大气对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影响,为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为了系统揭示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聚煤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以鲁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为例进行了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区域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古土壤层底界面、海泛面、区域性强制海退面5种关键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煤系划分为17个准层序(2种准层序类型)、2个三级层序;等时层序格架内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作用受基准面(相对海平面)高频波动影响,煤层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平面上聚煤作用以障壁岛-潮坪过渡带为中心,向两侧潮坪和澙湖煤层厚度、煤层层数减小。指出聚煤期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及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基准面上升速率)是控制泥炭沉积的关键因素;从绝对海平面变化、盆地基底沉降、下伏地层成岩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平面上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层序格架内古地理背景下剩余可容空间变化规律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48.
在分析传统FPGA动态重构方法性能缺陷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改进型游程编码的FPGA动态重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实现。与传统FPGA动态重构方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型游程编码的FPGA动态重构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FPGA动态重构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对程序存储器容量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9.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单颗粒微观形貌类型及粒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煤矿区城市夏季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有矿物、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及未知细颗粒.前3种颗粒(未知细颗粒不做统计)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41.2%,28.0%和30.8%,体积百分比分别为71.5%,22.3%和6.3%.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呈单峰分布,主要分布在0.1~0.4 μm范围内;体积-粒度分布则以大于1 μm的矿物颗粒为主.夏季空气中球形颗粒和规则柱状矿物较多,说明矿区SO2,NOx含量较高而引起的大气二次化学反应严重.强风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 μm粒径范围内.轻微浮尘天气PM10的质量浓度增大,颗粒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1~0.4和1~2.5μm范围内,粒径大于1 μm的矿物颗粒占总体积(质量)80%.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