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行业电力需求关联分析与负荷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产业结构变化与产业升级现象更加显著,使得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与内部结构都出现了剧烈与频繁的变动。现有的研究工作缺乏对于电力需求的结构性分析,常见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在用电结构发生剧烈变化时往往会出现精度下降的现象。基于此,借鉴计量经济学的向量误差修正理论,从短期扰动和历史存续2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行业间电力需求的关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行业电力需求的关联关系,避免用电结构突变给负荷预测带来的不良影响。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数据中心在大数据时代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数据中心的持续铺开建设,其高能耗问题日益凸显,能量管理由此成为了数据中心产业关注的焦点。在能源互联网环境下,数据中心将会拥有更多样化的供能选择,可以发掘更灵活高效的能量管理方式,其仅依靠电能的能量管理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能源互联网视角出发,对数据中心能量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首先梳理了数据中心的结构层次与设备组成,总结了数据中心的能耗结构、能量效率和能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数据中心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能量管理方法,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数据中心项目实践;最后探讨了未来实现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中心能量管理的挑战和难点。 相似文献
63.
以CO2减排目标为强制约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深入探讨我国电力行业的CO2减排场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排放总额度约束的标准排放轨迹模型。根据该模型特征,总结了我国电力行业潜在的几种CO2减排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模式下通过调控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实现减排目标的控制手段。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标准排放轨迹模型量化地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减排模式,并对我国未来电力CO2的减排场景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放轨迹模型可实现对CO2排放更有效、精确地控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随着我国售电侧改革不断深入,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定套餐电价是其中的关键。在我国各省建设电力市场的背景下,推行实时电价零售套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虽然固定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实时电价在反映电能价值变化、引导电力消费方面独具优势。在考虑需求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实时电价套餐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分别从售电利益最大化、峰谷差最小化等方面对零售套餐合理设计,并基于实际负荷数据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的实时套餐设计可统筹兼顾售电、用户、电网等各方利益,有效释放电力体制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65.
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转型将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成为我国供电主体,但是间歇性出力的新能源需要足够的系统调节能力来支撑其稳定供电,这给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带来了极大挑战。基于京津唐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求,首先提出了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基于虚拟电厂的需求侧响应以及基于柔性负荷的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提升策略,其次构建了考虑灵活性资源约束、多日协调运行的全时序系统运行模型,最后通过京津唐规划系统进行了实证模拟,实现兼顾运行经济、环保性、效率多维效益的灵活性提升方案筛选,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6.
正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此举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开启。几年间,从政策出台到多个后续文件落地,从各地局部试点到市场交易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在交易机构组建、输配电价改革、发用电计划放开、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电力行业信用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电力市场建设已进入了深化实践阶段,这无疑将对我国电力工业的产业架构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7.
基于SVG技术的电力系统可视化平台集成与方法库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的可视化技术是提高电网运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可缩放矢量图形(SVG)技术为核心,开发了统一、兼容、集成的电力系统可视化平台与标准的可视化方法库;构建了基于SVG技术的可扩展的可视化应用平台,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框架内兼容并集成多类可视化资源;开发了一整套基于SVG技术与地理信息图形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实现了与电网网架结构和数据模型的高效、自动匹配;形成了具有标准的面向对象接口的可视化方法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提高了开发效率;提出并实现了横向集成、纵向挖掘、学习式与预知式的智能人机交互方式,使可视化技术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人员对于电网运行数据与信息的感知能力与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68.
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分布的特性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基于电力网络拓扑结构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碳排放流在电力网络中的分布特性与机理,揭示和辨识电力系统中的高碳要素,以便进一步实现相应的优化决策。为此,文中定义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流的2种分布因子,可以清晰地表征碳排放流的分布特性。提出了3种关联矩阵的概念和定义,结合电力网络分析手段,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组的碳排放与流过支路、节点以及与电力负荷相对应的碳排放流的等量关联关系,揭示了碳排放流在电力系统中的产生、传输和消费的机理。提出了碳排放流关联矩阵的计算方法,用IEEE 14节点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9.
70.
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记账技术,为能源互联网中的多方协作场景提供了信任基础,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交易等领域已有一些应用尝试。首先,文中回顾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力交易中的理论研究情况,总结了其在分布式能源交易、产权登记、商品溯源、交易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现状。然后,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价值模型和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电力批发市场、电力零售市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电力衍生品交易、源荷互动电力交易、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等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运算性能、存储容量和信任构建等潜在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