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5篇
电工技术   15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42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104篇
建筑科学   121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46篇
轻工业   224篇
水利工程   79篇
石油天然气   60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的涡旋引擎。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狭小空间旋转上升形成气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柱中心压力减小,周围空气不断被卷吸进气柱,形成人造龙卷风。在引擎的气流入口处加装涡轮来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通过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先算出太阳辐射量、集热棚内空气升高的温度、空气流速,然后建立模型,经过CFD软件ansys/CFX的模拟验证,确定设计的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的涡旋引擎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综述了2017年我国氨基酸产能、产量及出口情况,系统介绍了氨基酸生产菌株选育技术.常规育种技术尚不过时,其应与反向代谢工程研究相结合.代谢工程育种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常规代谢工程发展为系统代谢工程,同时进化代谢工程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工业化菌株构建需在基因组水平操作,介绍了氨基酸生产菌种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现状.最后,简要介绍了精确代谢调控技术,包括基因表达的强化和弱化策略,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3.
以L-异亮氨酸生产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苏氨酸脱水酶(threo-ninedehydratase)的编码基因ilvA,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1311bp,包含一个ORF,编码43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6kD。与谷氨酸棒杆菌模式菌ATCC13032的ilv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9%,存在5个碱基差异,其中第1147位碱基突变(T→G)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变化(F→V),结构分析表明,该突变位于苏氨酸脱水酶的调节区,该突变对酶结构及活性的影响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4.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L-亮氨酸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黄色短杆菌TQ5 35 1(Met- +Ile- + 2 TAr+SGr)和TQ5 35 6(Met- +Ile- +α ABr+ β HLr)为亲株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定向选育出一株L 亮氨酸高产菌TQ980 6(Met- +IleL + 2 TAr+SGr+α ABr+ β HLr) ,该菌株经 5L罐分批发酵 64h产L 亮氨酸2 2 7g/L。  相似文献   
85.
L-2-氨基丁酸作为新型药物的关键手性前体,在化工和制药行业应用广泛。该文以1株生产L-苏氨酸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逐步延伸代谢途径,构建了L-2-氨基丁酸高产菌株。首先,分别把苏氨酸脱水酶编码基因ilv A2和ilv A4在THRD中过表达,菌株THRD/p Trc99a-ilv A2在5 L发酵罐中分批补料发酵,2-酮基丁酸积累量达到18 g/L。然后,分别与ilv A2串联表达酪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和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tyr B、gdh和bcdBS,将L-2-酮基丁酸转化为L-2-氨基丁酸,菌株THRD/p Trc99a-bcdBS-ilv A2的L-2-氨基丁酸产量达到19 g/L。最后,研究了阻断L-苏氨酸输出途径对发酵的影响,菌株THRDΔrht C/p Trc99a-bcdBS-ilv A2的L-2-氨基丁酸产量提升至22 g/L。因此,通过代谢途径延伸可以有效地将L-苏氨酸生产菌株转变为L-2-氨基丁酸生产菌株。该研究为L-2-氨基丁酸高产菌株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且对其他延伸代谢途径获得新产品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决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中色素、杂质多所引起的发酵过程稳定性差、产酸低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生物氮素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主要氮源(玉米浆和豆粕水解液)进行替代,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清洁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生物氮素、生物素、VB1和甲硫氨酸的添加量进行优化,进而获得谷氨酸清洁发酵培养基,进行谷氨酸的清洁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发酵培养基中关键成分的最佳添加量为生物氮素2.0 g/L、生物素7 μg/L、VB1 10 mg/L、甲硫氨酸0.6 g/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清洁发酵菌液OD600 nm值为84.2,谷氨酸产量为171 g/L,糖酸转化率为68.5%,分别较对照提高16.14%、12.50%、4.74%,发酵上清液透光率由0.9%提高至31%,说明清洁发酵培养基能够较好地提升谷氨酸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87.
在高压宽输入范围的芯片中,高压电源一般不直接作为带隙基准电路的电源。传统方案采用齐纳二极管加源随器将高压输入转换为低压电源,为带隙基准供电,然而低压电源波动过大,降低了带隙基准的PSRR。电源由反馈环路产生,可以提供高PSRR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输入电压范围为5~65 V,通过闭环负反馈产生低压电源和1.2 V基准电压的带隙基准电路,适用于宽输入电压芯片,如Buck、电机驱动或模拟ASIC芯片。该带隙基准电路的电源是将自身产生的电流流经PMOS,由PMOS的VGS确定。因此低压电源不随输入电压变化,线性调整率极低。该电路由预处理电路、启动电路和带隙基准电路组成,采用负反馈稳压设计,不使用齐纳二极管,不引入额外的掩膜层,降低了电路成本。在CSMC 0.25μm BCD工艺下,基准电压线性调整率低至0.000 091%,输入电压在5~65 V范围内基准变化小于1μV,低频PSRR为-160 dB@100 Hz,温度系数为2.8×10-5/℃。  相似文献   
88.
对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TK0303(Met-+2-TAr+α-ABr+β-HLr+SG'+Rifr800μg·mL-1)进行了5 L发酵罐分批发酵试验,该菌株发酵68 h,产L-亮氨酸26.44 g·L-1.以5 L罐分批发酵试验数据为依据,对L-亮氨酸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MATALAB软件进行模型拟合,拟合模型较好地反映了L-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89.
王招娣  司云森  余强  陈宁 《表面技术》2010,39(6):44-45,50
以乙醛、丙酮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ZD-1.在加入1 g/L的ZD-1和不同浓度KCl的5%(质量分数)H2SO4溶液中,测试了A3钢的缓蚀率及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ZD-1与KCl复配对A3钢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ZD-1与KCl复配是以阴极控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1g/L的ZD-1和1 mmol/L的KCl复配对A3钢的缓蚀效果显著,缓蚀率可达93.84%.  相似文献   
90.
陈宁 《机电技术》2012,(4):163-165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对《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