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5篇
电工技术   15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42篇
化学工业   132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104篇
建筑科学   121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46篇
轻工业   224篇
水利工程   79篇
石油天然气   60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1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正>移动式拦污栅清污机是水利水电工程、火力发电厂、冶金、化工及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拦污栅的清污装置,可以有效清除附着在拦污栅面上的杂草、枯枝败叶、生活垃圾及其它被拦污栅阻挡的污物;代替人工清污、减轻劳动强度,满足后续设备净化水质和水泵的工作要求。对于建设在海边以及江边的电厂,为确保循环水泵及电厂的正常运行,在循环水泵前循环水前池区域应布置拦污栅  相似文献   
992.
水溶性聚乙烯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聚乙烯醇的结构与其水溶性的关系;探讨了聚乙烯醇的溶解机理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水溶性聚乙烯醇的研究进展,特别跟踪了可乐丽水溶性聚乙烯醇的研究状况,并对我国水溶性聚乙烯醇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简要介绍甲醇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发展现状,对甲醇工艺所涉及的原料气制备、甲醇合成和粗甲醇精馏等单元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994.
智能报警系统根据告警信号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和专家推理。采用实用化的模糊匹配方法,实现了告警信号与告警知识库的自动关联。通过单事件推理和多事件推理方法,根据知识库中的逻辑对报警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对电网正常运行、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后的报警信息分别进行处理并主动提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5.
水在聚乙烯醇(PVA)中的状态直接影响PVA的热塑加工.采用DSC和Raman光谱研究了水含量对其在PVA中的状态及氢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在PVA中以3种状态存在,随水含量增加,非冻结合水比例减小,可冻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增加.通过高斯分峰可将Raman光谱水的羟基伸缩振动峰分为5种羟基振动峰叠加,分别代表多氢键结合水分子的羟基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双氢键结合水分子羟基伸缩振动,单氢键结合水分子羟基伸缩振动,无氢键或弱氢键相互作用水分子的羟基伸缩振动.水含量增加,单氢键结合与多氢键结合水分子含量增加,而双氢键结合与无氢键结合水分子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阐述了对国内外建筑的发展状况。针对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浅析,又从材料、形式、空间三方面探析了建筑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赵建新  陈宁 《城市建筑》2014,(15):78-78
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理论,浅谈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分析了房屋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测定并计算了在发酵中后期L-亮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和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发酵中后期胞内代谢流分布及L-亮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在L-亮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有98.73%的葡萄糖进入糖酵解途径,仅1.27%进入HMP途径,55.10%的碳架进入TCA循环,25.21%用于合成L-亮氨酸。实验测定的合成L-亮氨酸的代谢流远低于理想代谢流(66.67)。根据代谢流分析结论,文中通过优化发酵过程控制如流加方式、溶氧水平等方面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控制TCA循环代谢流,从而提高L-亮氨酸的产率。实验采用脉冲补料方式,控制溶氧浓度在20%左右,L-亮氨酸最高产酸达到38g/L。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温度敏感型菌株强制发酵谷氨酸,不需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仅需通过物理方式(变换温度)就可完成谷氨酸生产菌由生长型细胞向产酸型细胞的转变,从而避免了因原料的影响而造成产酸不稳定的现象,发酵稳定且粗放,发酵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