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气体冷凝法成功地制备了平均粒径约20 ̄100nm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纳米微粒,并讨论了不同的热场空间分布范围,加热温度对CuPc纳米微粒的粒径及其聚集态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综述了有机纳米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有机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性能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叉指碳电极上采用原位制备的方法构筑了聚吡咯复合薄膜气敏传感器,对其在三甲基胺气氛中的电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5.14×10-7mol/mL的三甲基胺,其敏感性可达3~6个数量级的变化, 远高于同等实验条件下酞菁、卟啉等及其氟代衍生物的气敏性.该薄膜传感器具有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室温下可用氮气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创立与发展,简要叙述了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过程,并着重介绍了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5.
从和田地区酸奶中筛选出了乳酸菌A3,其所产抑菌物质在排除过氧化氢和有机酸的干扰及蛋白酶失活实验后,可以初步确定是一种细菌素。该细菌素对热较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同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该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A3菌株初步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酞菁化合物的简史;综述了酞菁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对酞菁化合物在光电导体,能量转换器,非线性光学,发光,气体传感器,变色和有机超晶格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描述;并对酞菁化合物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稀土酞菁铕二聚体(HEuPc2),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晶型和溶剂对HEuPc2的荧光特性影响较大;在275.5nm的紫外光激发下,晶型a的HEuPc2在DMF溶剂中可在615nm附近发出高亮度的红光。对HEuPc2/C60共混复合体系的荧光和紫外谱图分析发现C60对HEuPc2起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碳黑(CB)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体系中加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以增加体系的相容性,使碳黑与HDPE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改善碳黑在HDPE中的分散,提高共混体系的韧性;且通过改变EVA、碳黑、HDPE三者比例,可以达到设计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研究发现由于EVA的加入,使体系的流变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低频...  相似文献   
19.
酞菁铜/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导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密  白茹  陈擎  汪茫  陈红征 《功能材料》2008,39(3):503-506
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Ti片上制备了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用这种高度有序的阵列结构作为模板,利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在模板表面沉积了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酞菁铜(CuPc),从而得到了CuPc/TiO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这种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能谱数据证实了复合结构中有机物的存在.此外,CuPc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可以通过改变电泳沉积参数(如沉积时间和电压)进行调控,从而得到相应的纳米晶、纳米线和微米线薄膜.用该复合薄膜作为载流子发生层制备的双层光导体的光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复合前的氧化钛薄膜相比,该复合薄膜的光敏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将两种新型有机n型材料N,N’—二(五氟代苯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PP)和N,N’—二(1,1—二氢十五氟代辛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OP),分别与有机p型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共混,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结果发现,当DFPP或DFOP的含量很少(1 wt%)时,氟代酰亚胺可以作为电子受体,通过与聚噻吩之间有效的光致电荷转移作用,提高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流,但使光电压下降;当氟代酰亚胺与P3HT的比例为1:1(重量比)时,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流和光电压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