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1篇
金属工艺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水氯镁石制备单分散六角片状氢氧化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氯镁石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常压下合成氢氧化镁,在不加入任何改性剂的条件下,对反应后的料浆进行水热处理,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仪表征所得产品的形貌、结构及粒度分布,主要考察了水热反应时间和水热反应温度对氢氧化镁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水热4h条件下的过滤速率是未经水热条...  相似文献   
12.
燃烧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在火焰中的形成机理,基于电子低压撞击器建立燃烧法合成纳米颗粒的在线表征系统。在扩散火焰中通过氧化六甲基二硅氧烷蒸气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使用该表征系统研究火焰底部、中部和上部的颗粒的粒子数浓度和粒径的关系,提出燃烧法合成纳米颗粒的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火焰区域可以分为化学反应区、凝并区和聚集区。颗粒历经化学反应、成核、凝并、团聚而形成最终颗粒。  相似文献   
13.
Y2O3稳定ZrO2材料的电导活化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13~47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一种Y2O3稳定ZrO2材料(YSZ)的交流电导率谱,进而导出了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并分析了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在低温下材料的电导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实验现象与在高温下所观察到的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截然相反.通过分析材料中氧空位的解缔及迁移机制,对YSZ材料中电导活化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制备CaAl2Si2O8粉末及其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运法  谢裕生 《化工冶金》1996,17(2):117-121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纳米气相氧化铝(F-Al_2O_3,平均粒径13nm)和纳米球形氧化铝(Q-Al_2O_3,平均粒径100nm)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熔融挤出复合,经静电涂装的方式制备环氧-聚酯纳米复合耐磨涂层。在多功能摩擦实验机上对不同填充量的两种纳米氧化铝颗粒复合涂层进行耐磨性测试,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纳米氧化铝颗粒在涂层中的分散情况,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磨损面的形貌,并对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光泽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F-Al_2O_3两种氧化铝颗粒都可改善涂层的耐磨性能,在相同填充量的情况下,F-Al_2O_3复合涂层的比磨损速率都低于Q-Al_2O_3体系。F-Al_2O_3颗粒质量含量为10%时,磨损速率变为纯树酯涂层磨损量的1/3;Q-Al_2O_3颗粒质量含量为30%时,磨损速率变为纯环氧-聚酯涂层的1/52。两者的颗粒都增加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F-Al_2O_3对涂层表面光泽度无影响,Q-Al_2O_3含量越高,表面粗糙度提高,光泽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频感应热等离子体具有能量密度大、温度高和冷却速率快等特点,是制备特种粉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工作介绍了过程所在高频热等离子体制备特种粉体方面的研究进展. 利用热等离子体的高温和快速冷却过程,粗颗粒经等离子体弧高温气化,通过控制冷却速率能得到纳米粉体,利用该方法制备了纳米球形硅、铁、钴和镍等粉体,纳米硅粉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具有固定熔点的不规则颗粒在等离子体弧中经熔融形成球形液滴,快速冷却能获得规则致密的球形颗粒,通过等离子体球化制备了高熔点的钨、钼、铌、铬等规则致密的球形粉体. 利用活性氢的瞬时强化还原反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能制备超细钨、钼、镍和铜等球形金属超细粉体. 活性氧有助于调控颗粒的氧化生长过程,采用金属等的氧化反应可获得多种特殊形貌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离子液体/磷酸锆抗菌材料的制备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陈运法 《无机材料学报》2011,26(11):1193-1198
以α-磷酸锆(分子式: Zr(HPO4)2·H2O, 以下简称α-ZrP)为载体, 三种季铵型离子液体: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咪唑(C16MIMBr)、氯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铵(C16HDBACCl)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16CTACCl)被引入α-ZrP层间, 制备得到三种离子液体/α-磷酸锆(IL-ZrP)复合抗菌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FTIR)对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XRD结果表明: 相对于α-ZrP, 三种复合抗菌材料的层间距明显增大, 这证明离子液体已经成功地嵌入到α-ZrP的层间. TG-FTIR实验显示三种离子液体在复合抗菌材料中分别占53.11wt%、50.65wt%和51.25wt%. 三种纯离子液体的热分解起始温度分别为174℃、198℃和219℃, 而离子液体/α-ZrP(IL-ZrP)复合抗菌材料中所含的离子液体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19℃、225℃和263℃, 这表明α-ZrP能有效提高离子液体的耐热性. 抗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 在三种复合材料中, C16MIMBr-ZrP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在24 h内, 其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19 mg/L).  相似文献   
18.
以水和硫酸锌及水和硫酸铝为主要原料,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Zn∶ Al为3∶1的类水滑石(LDHs)型前驱体.采用XRD、SEM、TEM等对LDHs及其煅烧形成的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复合氧化物对大肠杆菌ATCC 2385的抗菌性能,并考察了反应时间,焙烧温度、不同沉淀剂对该复合氧化物抗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时间为12h,焙烧温度为1000℃,沉淀剂为碳酸钠时得到的复合氧化物抗菌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一系列的选矿工艺处理后形成的氰化尾矿粒度较细,难以沉降,导致回水中固含量较高,直接回用会影响浮选指标,从而限制了回水利用率的提高。针对如何加速氰化尾矿沉降的问题,着重研究2个方面:(1)通过加入常用无机与有机絮凝剂GG、HPAM、PAC和PFS对氰化尾矿浆进行絮凝沉降实验,确定其最佳用量及适宜的除浊pH值范围;(2)将无机与有机絮凝剂复合探究其对氰化尾矿浆的絮凝沉降效果,从而确定二者的最佳复合用量。  相似文献   
20.
The yield of magnesium hydroxide was investigated vi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using bischofite and aqueous ammonia as raw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magnesium ion and aqueous ammonia concentrations on the yield of magnesium hydroxide gradually decreased. In particular,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magnesium ion concentr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yield. After the regression and fitting of the response value and each factor,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As proven by experiments,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actual value showed a good fit. The products of the center experiment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le siz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phology is irregular and shows a lamellar structure. The particles have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ranging from 0.64 to 0.68 mm of D50 size. The difference in particle size of D10 and D90 is less than 0.91 mm, and the purity very hi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