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化学工业 | 97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6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利用选择性紫外曝光法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通道内壁进行了部分亲/疏水改性,通过接触角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改性表面进行表征,并利用改性后的芯片制备出了高度均一的单乳液和复乳液. 结果表明,在芯片的非曝光区域,光引发剂二苯甲酮使PDMS表面粗糙且保持疏水性,接触角为101o;而在曝光区域,由于聚合形成的聚丙烯酸交联到PDMS上使其表面光滑且具有亲水性,接触角为62o,形成的亲/疏水特性可维持30 d以上. 利用改性后芯片制备的大豆油、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和氟碳油3种单乳液的粒径变异系数均低于3%,而复乳液外径和内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5%和2.9%. 相似文献
52.
针对重组蛋白高表达形成的包涵体,基于中空纤维膜的错流超滤复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基于中空纤维膜的错流超滤复性的影响,以核糖核酸酶A (RNase A)为例,以复性过程的活性收率和质量收率作为考察指标,设计了RNase A复性初始浓度(A)、跨膜压力(B)、循环流速(C)的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错流超滤复性过程中,以上复性条件对RNase A的质量收率基本没有影响,对RNase A的活性收率具有显著影响,其较优组合为A1B1C2,即RNase A复性初始浓度为0.3 mg/mL、跨膜压力34.0 kPa、循环流速935 cm/min。在以上复性条件下,RNase A的活性收率可达92.31%,质量收率为77.56%。 相似文献
53.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粒,对其粒径分布、制备重复性、颗粒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致孔剂种类及用量对不同粒径颗粒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颗粒粒径与所用膜孔径呈线性关系,最佳乳化压力与膜孔径呈反函数关系. 优化工艺条件下所制颗粒粒径为1~6 mm,粒径分布系数均小于0.8,批次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 体积效应对小粒径颗粒的成型结构影响较大;粒径越小,颗粒成型时致孔剂与聚合物间的相分离程度越低,颗粒粒径小于2 mm时液体石蜡无法形成完整颗粒,颗粒粒径大于2 mm时十六烷用量在60%(w)以下才能形成大孔结构. 相似文献
54.
55.
56.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分别以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制备了粒径400和900 nm的均一PLA微球和鱼精蛋白(PS)修饰的PLA-PS微球,以微球为佐剂、HBsAg为抗原免疫小鼠,在动物水平上研究其免疫调控作用,考察了不同粒径微球对抗原体内免疫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鱼精蛋白修饰后的PLA微球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吸附率增加,未修饰的PLA微球对抗原的吸附率仅为2.07%,修饰后吸附率为8.16%;修饰后微球为佐剂的免疫效果优于未修饰微球为佐剂的免疫效果,鱼精蛋白修饰能显著提升小鼠脾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数(分别提升了261%和139%),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4数增加了67%;用修饰后平均粒径400 nm微球为佐剂免疫小鼠,IL-2分泌水平是900 nm微球为佐剂的1.68倍. 相似文献
57.
凝胶过滤介质在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介质的孔径分布是决定分离纯化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绝大部分凝胶过滤介质是软凝胶,因此很难用常规的方法如压汞法、低温氮吸附法等测定其孔径分布。本文探索了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测定凝胶过滤介质的孔径分布的方法。首先通过抽滤、自制琼脂糖凝胶块等实验确定了峰的归属,明确了介质孔内水、介质间隙水和自由水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上的分布范围;随后与逆体积排阻层析法(ISEC)测定的结果相对比,得出层析介质孔径和介质孔内水弛豫时间的关系;最后通过高斯正态拟合得到了介质的孔径分布。实验结果证实了低场核磁共振法测定凝胶过滤介质孔径分布的可行性。该法操作简单、测定迅速,并可以为其他层析介质孔径分布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文中选用新型超大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微球偶联木瓜蛋白酶,用于催化酵母蛋白水解制备抗氧化肽。木瓜蛋白酶在微球上负载量为66.5 mg/g,并且均匀分布于微球内外表面;固定化酶比活力为137.5 U/mg,活力回收率达60.6%,高于商品化介孔微球固定化酶的活力。在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可控催化作用下,酵母蛋白水解产物的最高抗氧化活力为81.2 mol TE/g,远高于蔬果的抗氧化活力。此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重复使用20次后仍剩余35%的初始活力。 相似文献
59.
针对重组汉逊酵母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传统纯化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静态光散射、荧光光谱和动态光散射等分析手段,从颗粒完整性角度研究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以其为指导,采用硅胶吸附/解吸附纯化HBsAg,建立该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响应面模型,并与疏水层析联用,进一步纯化HBsAg,分析纯化效果以及纯化后疫苗颗粒完整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纯化后疫苗形貌,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分析颗粒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下,pH接近HBsAg等电点时,抗原颗粒间静电斥力减小,颗粒容易聚集;碱性条件下,抗原颗粒内部疏水基团暴露,造成颗粒解聚。建立响应面模型,以活性收率为响应值时,最佳纯化工艺为吸附pH=7.43,洗脱pH=10.48,洗脱温度55.4℃,此时活性收率最高为39.1%;以纯化倍数为响应值时,吸附pH=7.16,洗脱pH=10.52,洗脱温度55.1℃,此时纯化倍数最高为1.90。进一步对洗脱液进行疏水层析纯化,活性收率为49.73%,颗粒完整性为85.79%,透射电镜观察到抗原颗粒粒径为20~40 nm。与传统疏水层析方法相比,采用硅胶吸附/解吸附与疏水层析联用的纯化方法,疫苗活性收率提高31.99个百分点,颗粒完整性提高20.90个百分点,颗粒稳定性提高22.93个百分点。该研究为高效纯化重组HBsAg及提高疫苗纯化过程的颗粒完整程度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
以蓖麻油基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为载体,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含碳酸酐酶的生物活性聚氨酯涂层,并与传统涂覆法制备的含酶涂层进行对比。通过动态光散射、红外、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热重、接触角等各种手段对涂层中酶与水性聚氨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形成生物活性涂层过程中,碳酸酐酶是通过与聚氨酯链段上阴离子基团的静电吸引被固定在聚氨酯涂层中。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涂覆法相比,涂层的酶活回收率为50.51%,比传统涂覆法提高了4倍。这可能是由于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含酶涂层更薄、更均匀,表面更平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