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7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1278篇
电工技术   1367篇
综合类   1590篇
化学工业   3021篇
金属工艺   1188篇
机械仪表   1840篇
建筑科学   2197篇
矿业工程   1353篇
能源动力   557篇
轻工业   2055篇
水利工程   1069篇
石油天然气   1257篇
武器工业   298篇
无线电   24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24篇
冶金工业   842篇
原子能技术   244篇
自动化技术   169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1173篇
  2013年   798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1022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854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647篇
  2001年   715篇
  2000年   811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687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657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575篇
  1993年   460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450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77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8篇
  1966年   11篇
  1959年   18篇
  1956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51.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市售25种酱油为研究对象,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酱油pH、总糖、还原糖、NaCl、总氮、氨基酸态氮、无盐固形物含量与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的相关性 . 同时,以T检验法研究了酱油不同发酵方式、类型、主要原料、质量等级和产地对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酱油二次沉淀的形成与酱油中总糖、总氮和无盐固形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酱油PH、还原糖、NaCl、氨基酸态氮含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此外,分析结果显示酱油的发酵方式、主要原料、质量等级和产地对酱油二次沉淀的形成存在较大影响,而酱油类型对酱油二次沉淀的形成不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52.
在低压台区中,由于分支线路复杂,节点多,量测点少,台账数据不完整,理论线损率计算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划分与双向LSTM网络的台区线损率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城农网标识、户均容量、运行年限等影响线损率的台区静态参数特征,采用K-medoids聚类算法将台区划分为不同类别;接着,基于台区静态参数特征以及负载率、三相不平衡度、环境温度等台区运行参数特征,采用双向LSTM网络构建每一类台区的线损率计算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开展台区线损率理论值计算。以某公司28167个台区样本数据进行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明显优于支持向量机与回归树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3.
扎染技术     
扎染产品花型活泼自如,色彩和谐富有层次,自然柔美,有晕色效果。配以各种图案更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具有浪漫遐想的艺术风格,为一般印染产品所不及。 扎染,古代称绞缬,又称扎缬,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元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描述:“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烂谓之缬。” 早在公元四世纪我国东晋时期,扎染工艺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南北朝时期扎染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至隋唐时期,随着植物染料品种的发展及扎染技术的提高,民间盛行穿着扎染服装,一直延续到北宋初期。但是到了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5年),却禁止扎染织物民用,从此由盛转衰,尽管此项禁令在南宋时被解除,但因种种原因,扎染织物未能复兴。  相似文献   
954.
天然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天然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李宪臻,黄云战,徐德贵,金凤燮(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大连,116001)高培基(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由于纤维素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资源,因此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纤维...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为监测贮藏、运输过程中香红梨(Pyrus communis L. cv. Xianghong)的腐烂情况,确定腐烂果的特征传感器。方法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按腐烂点直径划分的3个等级香红梨的挥发性气体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了贮藏初期和后期果实挥发性气体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和载荷分析(LA,loading analysis)对电子鼻响应信号值进行分析。结果 电子鼻传感器W5S、W1S、W1W、W2S、W2W是检测香红梨挥发性气体的特征传感器。贮藏期间,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和萜烯类、醇类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释放量逐渐增加。果实腐烂使硫化物和萜烯类(W1W)、甲烷(W1S)、氮氧化合物(W5S)挥发性物质进一步积累释放,传感器响应值比贮藏初期(P)分别提高了7.7、4.6、4.5 倍。通过监测W5S传感器响应值变化可判断果实的腐烂情况。LDA分析对不同贮藏时期和不同腐烂程度香红梨的区分能力更好。结论 电子鼻传感器W5S、W1S、W1W、W2S、W2W可灵敏反应香红梨的挥发性气体,其中W5S、W1S、W1W为果实腐烂特征性传感器,其响应值可区分果实腐烂程度。本结果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的无损检测技术及果实品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6.
黄瓜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常温贮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阳  高渊 《食品科学》1994,(11):69-71
试验比较了不同厚度无孔及开孔薄膜单果包装处理在常温条件下的贮藏效应。结果表明,薄膜单果包装的常温贮藏,降耗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未经包裹的对照。  相似文献   
957.
对一种无机溶剂酶催化生产β-环糊精的工艺进行研究,并采用响应面实验法确定了生产β-环糊精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其开发研究应用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生产争环糊精的最佳条件是选取木薯淀粉作为底物,不经过预处理,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添加量是4u/g,CaCl2的浓度为30mmol/L,pH7.88,温度63.67℃,反应时间17.24h,产率可达24.02%。生产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产率明显增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58.
目的评估上海市市售韭菜中农药腐霉利的残留情况及居民膳食暴露风险。方法通过2016~2018年间市售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的监测数据,结合本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结果,基于蒙特卡罗分析法,采用@Risk7.5软件和风险商值(%AD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根据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判定,近3年市售韭菜中腐霉利超标率为23.2%,残留量均值和95%分位值(P_(95))分别为0.76 mg/kg和4.81 mg/kg。本市居民通过韭菜腐霉利暴露量均值为6.17×10~(-5) mg·(kg·bw)~(-1)·d~(-1),风险商为0.06%ADI;高端暴露量(P_(95))为1.68×10~(-3)mg·(kg·bw)~(-1)·d~(-1),风险商为1.68%ADI。本市全人群居民通过韭菜、番茄、茄子等8种食用农产品摄入的腐霉利暴露量均值为8.44×10~(-5) mg·(kg·bw)~(-1)·d~(-1)。结论近3年来上海市市售韭菜中腐霉利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下降趋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本市居民通过韭菜摄入腐霉利的风险商值很小,健康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959.
文章介绍了醋酸菌菌种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通过测定冷冻干燥后菌种的产酸特性和活菌数,初步确定了醋酸菌菌种冷冻干燥的保护剂种类和预冻温度。当预冻温度为-60℃、保护剂为10%的葡萄糖和2%的海藻糖溶液时,活菌数为680 CFU/mL,最大产酸量为2.861 g/dL,均为最大值,因此试验表明10%的葡萄糖和2%的海藻糖溶液为较适宜的保护剂,最佳的预冻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960.
研究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菌作用及机理,为开发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型食品防腐剂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棋盘法"研究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抑制作用;通过观察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对生长曲线、细胞膜电势、胞内外pH差及细胞形态等影响来探究协同抑菌机理。结果为安石榴苷和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与1/4最小抑菌浓度(MIC)安石榴苷或1/16 MIC绿原酸单独作用相比,在1/4 MIC安石榴苷和1/16 MIC绿原酸协同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膜发生去极化现象,胞内外pH差发生改变,细胞膜破损,菌体解体。协同作用组的膜电势、胞内外pH差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安石榴苷和绿原酸的协同抑菌机理主要是二者协同破坏细胞膜,致使细胞膜破损,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