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86篇 |
免费 | 12828篇 |
国内免费 | 73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451篇 |
综合类 | 9854篇 |
化学工业 | 9811篇 |
金属工艺 | 6531篇 |
机械仪表 | 6219篇 |
建筑科学 | 6006篇 |
矿业工程 | 3517篇 |
能源动力 | 2245篇 |
轻工业 | 10009篇 |
水利工程 | 3474篇 |
石油天然气 | 2729篇 |
武器工业 | 1365篇 |
无线电 | 97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201篇 |
冶金工业 | 3672篇 |
原子能技术 | 1615篇 |
自动化技术 | 139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1632篇 |
2023年 | 1696篇 |
2022年 | 3578篇 |
2021年 | 4393篇 |
2020年 | 3067篇 |
2019年 | 2186篇 |
2018年 | 2321篇 |
2017年 | 2625篇 |
2016年 | 2433篇 |
2015年 | 3811篇 |
2014年 | 4712篇 |
2013年 | 5703篇 |
2012年 | 7067篇 |
2011年 | 7664篇 |
2010年 | 7294篇 |
2009年 | 6978篇 |
2008年 | 7005篇 |
2007年 | 7131篇 |
2006年 | 6172篇 |
2005年 | 5056篇 |
2004年 | 3793篇 |
2003年 | 2353篇 |
2002年 | 2238篇 |
2001年 | 1994篇 |
2000年 | 1602篇 |
1999年 | 620篇 |
1998年 | 225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24篇 |
1959年 | 14篇 |
195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对喷嘴结构设计及气流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反射式纹影仪对激光焊接用喷嘴冷态时的气流流态进行了系统观测,并结合气体动力学原理对气流的流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保护气喷嘴自由射流时,气流的Re控制在400~700可获得较好的层流长度及挺度;双层保护气喷嘴自由射流时,内、外层气流的Re相近可使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最后给出了几种常用保护气喷嘴和保护气帘的气流形态. 相似文献
142.
143.
油酸咪唑啉硼酸酯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中引入氮原子可以改善其水解稳定性和减摩耐磨性能.合成了3种油酸咪唑啉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含量、载荷对试样在液体石蜡基础油中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XPS对磨斑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羟乙基油酸咪唑啉与硼酸摩尔比为3:1合成的硼酸三元酯添加剂以2.0%(质量分数)加入到液体石蜡中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效果,但其极压性能不理想;磨斑表面主要形成有机边界润滑膜,没有生成B2O3和BN,在高载荷下油膜脱落或破裂,磨斑表面B的含量很低;添加剂没有和金属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推测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可能与其分子极性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4.
新型青铜器缓蚀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铜器保护方法由一般的清除粉状锈转向高效缓蚀剂的应用,并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机理,提出了加入氧还原反应抑制剂改进缓蚀剂的新思路.采用电化学Tafel曲线法进行腐蚀电流的测试并对缓蚀效果作出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在传统的苯骈三氮唑(BTA)中添加钝化促进剂后缓蚀效率可由原来的68.39%提高到97.81%,已对郑州博物馆2批文物进行了保护试验,至今未见新锈生成.对青铜盆残片保护前后腐蚀电流的测试结果分别为2.636×10-9 A和1.687×10-10A,缓蚀效率为93.6%.该缓蚀剂已成功应用于焊丝等表面铜层的抗变色处理.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超声辅助提取金针菇中麦角甾醇及其HPLC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麦角甾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进行研究,并建立金针菇中麦角甾醇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针菇中麦角甾醇得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料液比1∶50,提取温度50℃,在该提取条件下,麦角甾醇得率高达2.28 mg·g-1。麦角甾醇的线性范围为10.00100.00μg·m L-1,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n=9)为100.31%,RSD(n=9)为2.69%,分析周期11 min。该法与传统皂化回流提取相比,提取效率及重现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8.
149.
为了探讨生咖啡风味组分与海拔之间的关系,采用HS-SPME-GC/MS对德宏州1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咖啡豆风味组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聚类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德宏州咖啡含量最高5种风味物质分别为异戊醛、异戊醇、正己醇、2,3-丁二醇和异戊酸;按不同海拔咖啡区分,第一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46.572%,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4.224%;通过聚类分析可知除样品11外,其它样品分为2大类(900 m以上和900 m以下),但差异不显著;通过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可知样品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随着海拔差距而增大。综上可知,海拔是造成风味差异的因素之一,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0.
蜡样芽孢杆菌是易造成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污染菌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蜡样芽孢杆菌的几种新型食品杀菌技术及几种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其中,新型杀菌技术包括:高温瞬时杀菌、射频加热、高静压以及高压脉冲电场等;动力学模型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并对蜡样芽孢杆菌及其芽孢在不同介质、杀菌方法及条件的杀菌动力学模型参数分别进行总结。因此认为传统均匀加热的杀菌动力学为线性模型,而高新技术的杀菌动力学通常为非线性的,非线性模型中最常用的两个模型为Weibull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