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80篇 |
免费 | 1265篇 |
国内免费 | 5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60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884篇 |
化学工业 | 1809篇 |
金属工艺 | 671篇 |
机械仪表 | 764篇 |
建筑科学 | 888篇 |
矿业工程 | 349篇 |
能源动力 | 445篇 |
轻工业 | 1059篇 |
水利工程 | 260篇 |
石油天然气 | 515篇 |
武器工业 | 136篇 |
无线电 | 150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87篇 |
冶金工业 | 627篇 |
原子能技术 | 98篇 |
自动化技术 | 15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59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456篇 |
2021年 | 587篇 |
2020年 | 480篇 |
2019年 | 375篇 |
2018年 | 382篇 |
2017年 | 465篇 |
2016年 | 449篇 |
2015年 | 525篇 |
2014年 | 645篇 |
2013年 | 693篇 |
2012年 | 837篇 |
2011年 | 798篇 |
2010年 | 746篇 |
2009年 | 743篇 |
2008年 | 659篇 |
2007年 | 658篇 |
2006年 | 552篇 |
2005年 | 457篇 |
2004年 | 397篇 |
2003年 | 363篇 |
2002年 | 450篇 |
2001年 | 393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39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5篇 |
1969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以工业污泥为原料,分别利用双水解和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制备Al(OH)3(胶体),在1100℃煅烧后制得α-Al2O3粉体。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量发射能谱(EDS)以及X衍射仪(XRD)研究污泥原料、Al(OH),(胶体)和α-Al2O3粉体的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中,双水解的方法制备α—Al2O3工艺简单?产物杂质少、产量高。EDS分析结果显示:氧化铝平均纯度达98%。 相似文献
62.
电磁无接触成形过程熔体形状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了电磁约束成形过程中感应器结构、固/液界面位置、熔体上顶面位置、电流频率及熔体种类对熔体形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喇叭形内壁的感应器中熔体可获得侧面基本垂直的理想形状;固/液界面、熔体上顶面位置对熔体形状有明显的影响:电流频率的变化对熔体成形形状的影响很小:在感应器结构、固/液界面及熔体上顶面位置等确定后,合金种类对熔体形状几乎没有影响。同时对电磁成形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实验与模拟计算的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吻合。用电磁成形方法完成了Al合金、TiAl化合物和Ni基高温合金的无接触成形,制备出了样件,并对组织实现了定向控制。 相似文献
63.
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焊缝与母材的强度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焊缝金属与母材的强度匹配系数是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非均匀参数之一,匹配方式不仅取决于焊缝金属和母材的名义强度,还取决于它们的分布形式和特征参数。试验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2Ni3CrMoV钢和10Ni5CrMoV钢母材和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都服从正态分布。12Ni3CrMoV钢和其焊缝金属的强度匹配属于低强匹配,其低强、等强和超强匹配的概率分别为59.33%,37.03%和3.64%,低强匹配特征明显。10Ni5CrMoV钢和其焊缝金属的强度匹配属于等强匹配,其低强、等强和超强匹配概率分别为47%,48%和5%,其等强匹配分布比较明显。对应的两种钢的焊接接头,其超强匹配概率分别为3.64%和5%,在结构、焊接材料、工艺设计中值得注意。由于强度匹配系数的随机性,如何确定强度匹配系数,在什么范围内分别属于超强、等强、低强匹配,特别是等强匹配的界定方式应有别于低强和超强匹配,都是有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68.
设计了一种数字式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该控制系统是用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相关硬件来实现,利用传感器(干簧管阵列)测量液位数据、CPU循环检测传感器输出状态,并用光柱和LED指示液位高度。当锅炉液位低于用户设定的值时,系统自动打开泵上水,当水位到达设定值时,系统自动关闭水泵。经几个月试运行,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现有光盘径向动态特性测量方法的特点,深入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密度光盘径向动态特性的基于过道波形信号连续测量方法及其具体实现。比较了该方法与国际标准推荐的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更高,更能适应未来高密度光盘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0.
数字阀的分级控制及非线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数字阀电—机械转换器的步进电动机,在连续跟踪控制下由于驱动其转子旋转的电流为正弦波电流,因此阀的输入—输出特性表现出某种重复特征,该重复特征称为数字阀的分级控制特性。由于步进电动机的磁路存在磁饱和与磁滞,因此在数字阀输入—输出关系上表现为波动和滞环等非线性。为了分析数字阀的非线性,采用正弦波曲线模拟磁路的饱和与磁滞非线性;建立数字阀输入—输出特性的支配方程构建数字阀输入—输出理论模型;设计试验装置实际测量数字阀分级控制的非线性指标,并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理论及试验结果表明数字阀的非线性度、滞环及分辨率等指标与分级控制的级数成反比。据此,增大数字阀的分级数是减小其非线性、提高控制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