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08篇
  免费   4569篇
  国内免费   2381篇
电工技术   3382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3526篇
化学工业   6775篇
金属工艺   2484篇
机械仪表   2785篇
建筑科学   3515篇
矿业工程   1255篇
能源动力   1177篇
轻工业   3706篇
水利工程   868篇
石油天然气   2266篇
武器工业   475篇
无线电   52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36篇
冶金工业   1841篇
原子能技术   766篇
自动化技术   5922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787篇
  2022年   1601篇
  2021年   2198篇
  2020年   1693篇
  2019年   1341篇
  2018年   1489篇
  2017年   1565篇
  2016年   1442篇
  2015年   1888篇
  2014年   2361篇
  2013年   2621篇
  2012年   2987篇
  2011年   3128篇
  2010年   2830篇
  2009年   2695篇
  2008年   2692篇
  2007年   2499篇
  2006年   2459篇
  2005年   2065篇
  2004年   1399篇
  2003年   1291篇
  2002年   1364篇
  2001年   1229篇
  2000年   993篇
  1999年   831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6 毫秒
991.
锁相环为并网逆变器的跟网控制提供了与电网同步的参考信息,但在弱电网下,具有非线性特性的锁相环对系统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舍入误差的存在,现有基于线性化锁相环模型而设计的并网逆变器存在稳定性设计不足的风险。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分析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的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确立了锁相环中非线性环节的有界性条件。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判据,进一步获得满足全局渐进稳定的矩阵不等式条件。通过逐点分析,明确了锁相环参数以及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小信号模型,所提出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预测跟网型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性上更加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992.
能源互联背景下,以储能、需求响应、分布式发电(DG)等为代表的多元融合资源将深度参与电网运行。配电网作为局部地区多类分布式资源的整合者,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包括DG、储能、可控负荷等多元融合的分布式资源进行优化调控,提高配电网的弹性。该文针对多元分布式资源接入后,集中式调度策略下的配电网将面临的各类问题,结合多元分布式资源的特性,建立了面向高弹性配电网的两层分布式协调调度模型。该文首先对高弹性配电网下的多元融合分布式资源进行协调整合,之后通过协调全局控制中心和本地控制中心,对上述资源进行合理调度,以保证在一定的电压质量要求下消纳更多的DG发电量,以提高电力中新能源的利用水平。文中算例采用IEEE14节点和69节点的配电网系统,对比传统集中式模型和该文提出的双层分布式模型的优化调度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在配电网系统下的适用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由光伏、储能、恒电阻负载和恒功率负载组成的直流微电网新型电压调节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具有非仿射输入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动态模型。在此非线性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输出调节理论设计了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调节电压来规定设定值,使光伏功率输出达到最大。利用无源系统理论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研究了非仿射系统的全局设定点调节问题。在光照和负载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董永乐  张江  张理放  张祺 《电气传动》2022,52(10):76-80
针对我国目前电力需求因素增多,而基于人工经验的传统配电网静态模型及调整模式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配电网精细化线损等高级应用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以巴盟某几个台区为试点,通过从跨平台海量数据中提取的负荷数据、遥信数据,构建10 kV馈线线损模型、台区线损模型和台区分支线损模型。开发自动拓扑校核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系统,让线损指标可视化。通过对比传统方法与所提方法的10 kV线损,得到了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目前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通信数据量大、通信费用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C/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电表、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上位机软件和主站数据中心。系统根据上位机设置的参数下行采集电表中数据,数据在采集终端经过数据压缩处理后,通过远程通信技术上行传输至主站,便于工作人员监测和管理电能数据。文中结合Lempel-Ziv-Oberhumer无损压缩技术和游程编码技术对数据压缩方案进行改进,通过数据压缩对比实验,验证数据压缩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的数据压缩技术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通信效率,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 CaCu3Ti4O12 ceramics have great dielectric constant, excellent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good frequency stability. However, due to high dielectric loss, its practical...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直流电压环和锁相环失稳问题,基于直驱风电机组电流源型线性化模型,分析了电网强度、直流电容输入功率以及控制参数对直驱风电机组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直流电压环和锁相环稳定性分析的电流源型阻尼转矩模型,通过阻尼转矩法揭示了直驱风电机组失稳机理;进一步地将阻尼转矩法拓展至多机并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电网强度的减小、直流电容输入功率的增加、控制参数(直流电压环比例参数、锁相环比例参数)的减小会降低直驱风电机组低频振荡模式(直流电压环模式、锁相环模式)的阻尼系数,当阻尼系数小于0时,该模式下系统失稳,表现为直驱风电机组发生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998.
日益增长的空调降温负荷已成为夏季电网负荷尖峰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引导资源庞大、调控灵活的空调负荷参与需求响应实现“源荷互动”,保障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开展了楼宇空调需求响应实时控制仿真与实践研究。通过建立空调房间的等效热参数模型,分析空调调控的稳态及动态过程,考虑室内外温度信息及削荷要求,对单台和聚合空调开展实时温度直接控制与梯度控制仿真,并于武汉迈异办公楼开展温度直接控制实践。结果表明,实践的办公楼内室内温度仅上升1.2 ℃,而空调的需求响应控制有效削减了尖峰时期负荷,具有很高的调控价值。另外,温度梯度控制能取得更平稳和长期的削荷效果,并抑制了负荷反弹现象,更贴近需求响应调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启动时刻存在延时,无法及时反应故障严重程度以输出合适的触发角提前量,可能导致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增加。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层触发角提前量前馈的高低端换流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协调策略。利用故障层换流器可更灵敏反应故障严重程度的特点,所提策略将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触发角提前量引入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实现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启动时刻提前。此外,还引入直流电流协调系数以得到更合适的触发角提前量。在PSCAD/ EMTDC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快速应对逆变侧交流系统故障,减小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对预防分层接入系统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黄琪  杨宇晓  江陈卓 《电讯技术》2022,62(6):755-761
为进一步提高宽间隔跳频序列的性能,基于混沌跳频序列,针对随机平移替代法存在的“窄点”平移与序列平衡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跳变随机平移法。该方法在随机平移替代法的基础上取消“窄点”修正,引入组合跳变序列控制频点宽间隔映射。为兼顾组合跳变随机平移法产生序列的平衡性、汉明自相关性和宽间隔特性,构造了跳频序列的复合目标优化函数,引入粒子群算法计算得到最优的序列控制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组合跳变随机平移法可构造更多的序列,且产生的宽间隔混沌跳频序列具有更好的平衡性、汉明相关性和复杂度,采用粒子群优化获取的控制参数可以实现序列性能的均衡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