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18篇
  免费   15220篇
  国内免费   7964篇
电工技术   11203篇
技术理论   11篇
综合类   11138篇
化学工业   31772篇
金属工艺   11406篇
机械仪表   11770篇
建筑科学   12609篇
矿业工程   4842篇
能源动力   4444篇
轻工业   12296篇
水利工程   3787篇
石油天然气   10906篇
武器工业   1368篇
无线电   209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991篇
冶金工业   11998篇
原子能技术   5237篇
自动化技术   23445篇
  2023年   2806篇
  2022年   5405篇
  2021年   7638篇
  2020年   5823篇
  2019年   4872篇
  2018年   6120篇
  2017年   6589篇
  2016年   6037篇
  2015年   6978篇
  2014年   9035篇
  2013年   10952篇
  2012年   11964篇
  2011年   12736篇
  2010年   10750篇
  2009年   10418篇
  2008年   10242篇
  2007年   9580篇
  2006年   8906篇
  2005年   7543篇
  2004年   5632篇
  2003年   5410篇
  2002年   5382篇
  2001年   4915篇
  2000年   4401篇
  1999年   3889篇
  1998年   3082篇
  1997年   2578篇
  1996年   2340篇
  1995年   2005篇
  1994年   1718篇
  1993年   1428篇
  1992年   1372篇
  1991年   1198篇
  1990年   1178篇
  1989年   1096篇
  1988年   935篇
  1987年   868篇
  1986年   788篇
  1985年   735篇
  1984年   712篇
  1982年   685篇
  1981年   676篇
  1979年   739篇
  1978年   777篇
  1977年   739篇
  1976年   755篇
  1975年   713篇
  1974年   719篇
  1973年   723篇
  1972年   7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研究纳米多层薄膜的超硬效应 ,采用反应溅射法制备从 1 4nm至 2 7nm不同调制周期的一系列TiN/NbN纳米多层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的调制结构和界面生长方式的观察发现 ,TiN/NbN膜具有很好的调制结构 ,并呈现以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穿过调制界面外延生长的多晶超晶格结构特征。显微硬度测量表明 ,TiN/NbN纳米多层膜存在随调制周期变化的超硬效应。薄膜在调制周期为 8 3nm时达到HK39 0GPa的最高硬度。分析认为 ,两种不同晶格常数的晶体外延生长形成的交变应力场 ,对材料有强化作用 ,这是TiN/NbN纳米多层膜产生超硬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Improvements i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fractory lining of a direct-current electric furnace for cobalt smelting achieved at the Ufaleinikel Joint-Stock Co.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Kombinat Magnezit Joint-Stock Co.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993.
��Ȼ���ƺϳ��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然气制合成油得到的柴油燃料基本不含硫和芳烃 ,费—托法合成技术的进步已使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的生产成本可与 18~ 2 2美元 /桶的原油价格相竞争 ,因而GTL已成为天然气 ,尤其是偏远地区天然气高效利用的一个有前景的途径。GTL技术由合成气生产、费—托合成和产品精制三部分组成。GTL的工艺方案有埃克森公司AGC - 2 1工艺、壳牌公司SMDS工艺、萨索尔公司Synthol工艺、合成油公司工艺等。GTL技术在合成气生产和费托合成方面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2 1世纪将迎来GTL装置新的发展期 ,在未来 15年内 ,预计GTL装置生产能力将增加 (45 0 0~ 6 75 0 )× 10 4 t/a。 2 0 0 5年前将有 7套GTL装置投运 ,总能力 880× 10 4 t/a。  相似文献   
994.
吴谦 《中华纸业》2002,23(6):36-40,55
介绍了新闻纸、文化用纸有包装用纸上市公司2001年的主要业绩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云美厚  蔺景龙 《测井技术》1998,22(4):241-244,255
在3次采油过程中,注采已为广泛应用,但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油层中注入流体的波及范围、流体前缘位置及推进速度等。利用地震方法进行注采由于受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只适用于浅层,而其它测井方法由于探测范围限制,揭示井间注采动态又显不足。重力测井具有探测范围大、受井径变化影响小、重复观测周期短、不受目的层埋深限制等优点。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表明,重力测井方法不仅可监测CO2前缘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且可以判定CO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废塑料炼油工艺中连续法、间歇法、半连续法等各种方法的特点 ;重点对各工业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张立英  屈万里  王国平  于国华 《测井技术》2002,26(5):435-436,440
简要介绍了多功能井下超声成像测井仪的总体构思,然后较详细地阐述了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传输短节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在短节中应用了单片机系统和FPGA技术,实现了一种包括大数据量井下超声成像测井仪在组合测井新方法,为今后井下超声成像测井仪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998.
天然气制液态烃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边远地区分散的中小天然气田和油气共生的油气田的天然气,由于产量达不到管线长输的规模效益,又远离消费市场,很难开发利用.为此,作者在天然气两段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和费-托合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流程较短、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的天然气合成液态烃新工艺,可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适合将边远地区分散的中小天然气田的天然气转化为无硫、无氮、无芳烃、无重金属污染和便于输运的优质石蜡基液态产品.该产品可经轻度加氢改质得到高品质的柴油掺合组分、润滑油基础油高等附加值产品.该工艺副产的燃料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气使用.  相似文献   
999.
X. Huang  G. Lu  T. X. Yu 《Thin》2002,40(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nergy absorbing behaviour of axially splitting square metal tubes. Tubes 50 mm square with a variable thickness were pushed slowly against rigid pyramid shaped dies, which had various semi-angles. By pre-cutting 5 mm long slits at the four corners, the tube splits along the corners and curls outward with a certain radius at a constant force. In this energy dissipating system, there are three components: tearing energy, plastic deformation energy and frictional energ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energy components is presented. Curl radius is also studied in detail. Good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s and theor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bes which both split and curl may be used as efficient, long strok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s.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cascade multilevel converters and one-cycle technique, comparisons a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ortion of the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and one-cycle control methods that were applied to converters.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different control schemes are obtained in PSIM software initially to see the effect of one-cycle control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WM control.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identified for each method. The one-cycle scheme is better than PWM control in reducing undesirable harmonics and tracing dynamic waveform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provided to verify th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