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9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71篇
电工技术   353篇
综合类   360篇
化学工业   382篇
金属工艺   227篇
机械仪表   210篇
建筑科学   229篇
矿业工程   115篇
能源动力   120篇
轻工业   334篇
水利工程   115篇
石油天然气   90篇
武器工业   46篇
无线电   3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1篇
冶金工业   131篇
原子能技术   122篇
自动化技术   36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ges of the 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 (DDT) in isopropyl nitrate (IPN) mist/air mixtures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A self-sustained detonation wave forms, as is observ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a transverse wave and a spinning wave structure. The run-up distance of the DDT process and the pitch size of the self-sustained spinning detonation wave in IPN/air mixtures are analyzed. Moreover, a retonation wave forms during the DDT process. Two propagation modes, the high-speed deflagration mode and the self-sustained detonation mode, of the shock-reaction complex (SRC) in IPN mist/air mixtures are found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ist concentration on the SRC propagation mechanism is studied. The minimum and the optimum IPN mist concentrations for DDT occurrence in IPN mist/air mixtures are determined.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overpressure of the self-sustained detonation wave in IPN mist/air mixtures a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82.
孟献丰  甄美荣  杨娟 《广州化工》2011,39(22):115-116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构建"学、专、实、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建设是"无机材料工艺学"教学效果保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设计和研究了一种基于dsPIC6014控制器芯片的电除尘器电源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电路和系统软件编程,并经过调试与试验证明了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钻井液用乙基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烷基糖苷是一类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油、水均有好的互溶性,与其他处理剂配伍性好。烷基糖苷不但能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增强其对泥页岩的抑制性,而且可以降低储层的水锁效应。以葡萄糖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直接苷化法,通过对催化剂种类、实验温度、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分别进行试验,合成出了钻井液用乙基葡萄糖苷。推荐反应条件为:实验温度110℃、n(乙醇):n(葡萄糖)=8:1,n(催化剂):n(葡萄糖)=0.06:1,反应时间不少于7h。  相似文献   
85.
使用微磁学方法仔细分析了柱状多层纳米线畴壁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在轴对称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改变各向异性能的形式,得到了柱状多层纳米线畴壁的径向分布欧拉方程的一个解析解.数值计算说明,此解析解可以给出合理的畴壁分布.  相似文献   
86.
甄文媛  李青 《化工学报》2018,69(5):2290-2298
以凹凸棒为载体,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法制备TiO2/凹凸棒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RD、SEM、TEM、BET、XPS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催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干燥可增大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抑制TiO2发生晶型转变。凹凸棒吸附特性良好,增加了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不同煅烧温度下的TiO2均为锐钛矿型,粒径约为20 nm,呈不规则短棒状,成功负载于凹凸棒上。在400℃煅烧2 h条件下,催化剂3 h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8.4%。  相似文献   
87.
张亚平  甄彬  黎汉生  冯亚青 《化工进展》2018,37(4):1501-1508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单分散、平均粒径约15nm的锰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正硅酸乙酯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油酸盐的配体交换将磁性纳米粒子锚定在SBA-15表面。并且将负载过程与巯基改性过程耦合制备了巯基改性的磁性SBA-15。考察了合成SBA-15过程中干燥方式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研究了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和巯基改性顺序对巯基改性磁性SBA-15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合成的SBA-15介孔孔壁较薄,但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以其为载体时磁性纳米粒子负载量更大,所得磁性SBA-15的饱和磁强度更高。当将巯基改性和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分为前后两步时,巯基改性SBA-15的表面疏水环境有利于吸附疏水磁性纳米粒子,所得磁性SBA-15负载磁性纳米粒子量更大,饱和磁强度更高。磁性纳米粒子粒径大于SBA-15孔径,其主要负载于SBA-15外表面,有利于得到介孔孔道通畅的磁性SBA-15。巯基改性的磁性SBA-15的孔体积介于0.56~0.6cm3/g,比表面积介于353~432m2/g,饱和磁强度最高达到0.91emu/g,可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分离、药物缓释等领域。  相似文献   
88.
为揭示褐煤的碳黑生成特性与Na在煤衍生碳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研究分别担载了空白、物理吸附态Na (ANa)与离子可交换态Na (INa)的酸洗伊敏褐煤在沉降炉中不同停留时间下热解所产生碳黑的产率、表面与整体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表面增长阶段,褐煤的碳黑产率增幅远超焦油产率降幅;当停留时间足够长时,碳黑产率有所降低,含氧官能团含量升高;担载Na可以降低碳黑产率,但INa对碳黑的抑制作用比ANa强得多,且INa可以使热解气溶胶中醚与砜的含量升高.这些现象说明:在褐煤二次热解过程中,小分子芳香化合物、脂肪族物质与轻质气体也会通过表面增长提高碳黑产率.褐煤热解气中含氧物质可以在停留时间足够长时表现出对碳黑的氧化作用. INa可以保持与焦炭或挥发分之间有机结合状态,在一次热解过程减少初级焦油释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促进挥发分与含氧物质结合;而ANa在一次热解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气化的ANa与INa抑制碳黑形成的作用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89.
DCS系统调试的质量与机组顺利投产和安全运行紧密相关。新建火电机组DCS系统逻辑组态由于多方面原因往往存在着单点保护、与设备不契合、延时设置错误、功能缺陷等问题。文章结合调试期间实际典型案例对DCS逻辑组态的优化与修改进行归纳总结,为基建机组逻辑设计与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被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调节控制的先决条件。本文以进给驱动系统为例介绍了数控机床数学模型的一种实用测定方法,并给出经过实践检验的适于工程应用的几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