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用于VoIP网络的网管系统,该系统基于一种第三方的网络数据采集设备。文章首先叙述了系统的实现方案,并由此详细分析了三个关键部分的实现策略:中心数据库中的关联映射及高速缓存分配机制,基于一种改进型MVC结构的Web应用服务,运用博弈论思想所实现的高效数据总线。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合理、高效、健壮的。  相似文献   
22.
组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对红曲霉生长发育、代谢产物的合成及代谢调控机制的认知。总结了近年来红曲霉组学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维度剖析了组学技术在红曲霉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基因组学主要用于探讨红曲霉的进化地位、基因簇的预测与挖掘、同源基因的比对及代谢途径分析等;红曲霉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基因或基因簇的转录表达、代谢调控机制及新转录调控因子的预测和挖掘是转录组学的应用范围;蛋白质组学主要涉及红曲霉代谢过程中重要酶类的功能解析及其参与代谢产物的机制解析;而代谢组学则以红曲霉代谢产物为基础,解析其潜在的代谢机制。阐述了红曲霉代表性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红曲色素在研究和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并围绕调控红曲色素生产的高效化、精细化、安全性等方面,总结了基于组学技术的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化学和物理因素调节及菌株的代谢改造等调控技术。对综合运用组学技术围绕红曲色素代谢调控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推动红曲霉研究及其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甘肃某难处理金精矿的直接氰化浸出率为55%~59%,对该金精矿进行预处理-氰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难处理金精矿进行预处理可将载金矿物分解,使金充分暴露出来,并将有害物质分解去除或改变其性质,消除其对浸金过程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金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对湿法炼锌净化工序使用后的活性炭粉进行热再生和直接水洗再生研究,发现再生后活性炭碘值分别可恢复至630 mg/g和650 mg/g,再生后活性炭粉均可以对二净后液进行有效吸附,通过对现场进行水洗再生改造,新炭用量从0.7 kg/m~3降至0.5 kg/m~3,生产运行情况良好,萘酚、亚硝酸钠、锌粉用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5.
真菌毒素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帕马霉素对病原真菌有良好的生物抑菌活性。为提高帕马霉素产量,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flavus)TD-1在两种不同发酵培养基(添加与不添加1,2-丙二醇)中生长及代谢、胞内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对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合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含量变化与代谢通路的交互关系,揭示了帕马霉素生物合成的高产机理。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1,2-丙二醇后,白黄链霉菌TD-1产帕马霉素产量明显提高。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27种显著差异胞内代谢产物与帕马霉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主要参与中心碳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通路。此外,通过采用添加主要显著差异前体物策略,添加谷氨酸使帕马霉素产量提高102.3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确定添加前体物方法,可有效提高帕马霉素产量。本研究旨在为防治粮食加工食品的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6.
内蒙古某锌冶炼公司采用热酸浸出-低污染黄钾铁矾法炼锌工艺,浸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铁矾渣和高浸渣,渣中锌含量占到冶炼过程中锌总损失的60%以上。本文采用中和-沉锌法处理浸出两渣,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滤液的处理是关键。此工艺采用石灰中和pH值4~4. 5,保证大量铁进入渣中,并且滤液中的锌不被沉淀;采用破酸钠控制pH值6~7,保证大部分锌沉淀,加入少量的滤液搅拌返回浸出系统,同时Na~+返回浸出可取代部分碳铵作为沉矾剂使用。工艺现场改造并实践后,两渣中锌含量明显降低,锌漫出回收率从96.44%提高到97.47%,每月可增加收益约170万元。  相似文献   
27.
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由于金的包裹、共生及提取过程二次包裹等原因,导致其常规提取工艺金回收率低,而预处理技术对金回收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总结了焙烧法、加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含砷锑硫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各工艺的选择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为了降低铁对电积过程的影响, 对某铜湿法厂萃取各工序溶液性质及萃取剂ZJ988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降低萃取剂浓度可以减少铁的萃取量, 而由于萃取剂浓度降低造成的铜传递量的减小可以通过提高反萃酸度来弥补; 当洗涤参数为酸度10 g/L、铜浓度1.0 g/L以上、铁浓度小于2.0 g/L、相比0.8~1.0时, 铁洗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采用酸洗—硫化钠转化工艺从湿法炼锌钴渣中回收锌、富集钴。先通过酸洗回收钴渣中大部分可溶锌,然后用硫化钠将钴渣中的钴转化为硫化钴,同时实现除钴试剂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锌回收率为84.65%,钴渣中钴质量分数提高至6%以上,除钴试剂A再生率达47.53%;再生试剂可返回净化工序循环利用。该工艺流程简单,金属综合回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常规氰化、氰化渣再磨-氰化、超细磨-预处理-氰化三种工艺处理甘肃某高硫高砷难处理金精矿,发现金浸出率随着精矿粒度的减小而逐渐升高,从直接氰化的55~59%到再磨后的68.3%,超细磨后达到82.39%。通过工艺矿物学分析氰化渣的物相可知,细磨可以使部分硫化矿包裹的金解离,使其得以被氰化,超细磨可以使大部分硫化矿包裹打开,石英包裹的金在三种工艺下都不能被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