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付明  王彬 《现代铸铁》2014,(1):29-32
介绍了拨叉铸件的结构和技术要求。铸件采用无冒口铸造工艺生产,原铁液化学成分控制范围为:w(C)3.75%~3.98%、w(Si)1.2%~1.7%、w(S)≤0.08%、w(Mn)≤0.3、w(P)≤0.04,w(Si终)为2.5%~2.8%;出铁温度控制在1 520℃,采用喂丝法进行球化、孕育处理;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奥氏体化温度为900℃,保温时间75 min,等淬温度为300~350℃,等淬时间为60 min。最终生产的铸件经过X光检测后可以达到2级甚至1级,铸态金相组织为:球径大小16~60μm,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为致密的下贝氏体和20%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淬火后硬度为302~375 HB。  相似文献   
62.
ZnO-玻璃系压敏电阻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直流老化特性、交流老化特性和大电流冲击老化特性。在恒定直流偏压作用下,ZnO–玻璃系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出现非对称性蜕变,非欧姆特性降低。在交流偏压作用下,ZnO–玻璃系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出现对称性蜕变。在脉冲大电流作用下,其伏安特性也呈现出非对称性蜕变。适当的低熔点氧化物和一价离子掺杂可改善样品的老化性能。还利用原子缺陷势垒模型对几种老化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3.
制备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用SEM,TEM,EPMA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相组成与元素分布.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由ZnO主晶相、Zn7Sb2O12尖晶石相以及粒间相组成.Co离子有较大部份已溶入ZnO晶粒内,而Mn离子只有少量进入ZnO晶粒之表层,Sb离子主要分布在粒间处.晶界层厚度约为10~100 am,其成分与ZnO晶粒内成分基本相近.在一定的烧结温度下,粒间相中还生成了Zn-B结晶相,该相的产生有利于增强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64.
正银浆料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金属化的关键材料, 环保型浆料是正银电极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正交实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配方和组分的Te-Bi玻璃对正银电极性能的影响。用TGA-DSC分析了Te-Bi玻璃和正银浆料的热处理特性, 用SEM分析了Ag-Si界面处银微晶的分布和大小, 利用隧道电流模型分析了玻璃对正银电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TeO2含量45wt%, Bi2O3含量36wt%的Z7玻璃, 其Tg为379.07℃, 对应的正银浆料在612.8℃出现吸热反应, 同时发生失重(-0.16%), 制作的多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6.87%, 电极的附着力达到4.35 N。  相似文献   
65.
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SSIPA)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制备了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溶液,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中的SSIPA转化率及SIPE溶液中DE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G与SSIPA的量比为9.5∶1,反应温度为186℃,反应时间为250 min时所制备的SIPE溶液满足后道纺丝要求。  相似文献   
66.
我厂采用传统工艺进行氰化镀银,镀液中除含氯化银、氰化钾外,还含有微量的有机添加物,属半光亮镀银。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一直很好。可在今年3月份却突然出现零件表面沉积不上银的现象,操作人员把电流加大到正常的2~3倍,电镀时间延长到3~4h,表面似乎有银镀层,但一经出光后,就什么也没有了。问题发现后,我们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有可能是槽液导电性差,导致阴极效率下降。为此,我们按常规方法对槽液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调整氯化银、氰化钾的含量;降低碳酸钾的含量;消除六价铬;提高槽液温度,但最终都收效甚微。后来在观察槽…  相似文献   
67.
天生河泵站基坑受既有天生河水闸及用地条件的限制,左岸临水闸侧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右岸侧采用放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因双排桩内侧坑内加固区含有埋石及砼块,影响了加固区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因此新增第三排护壁桩,与既有双排桩结合在一起,形成三排支护桩结构体系,分级支挡来确保基坑安全。根据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施监测情况,本基坑支护方案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8.
文章提出一种针对大型赛事供水管网安全运行风险评估模型。首先研究管道破损和管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供水管网发生破坏的可能性以及发生风险后的影响性,建立层次分析矩阵应用于供水管网风险评估模型。其次,将此模型应用到H市供水管网监测系统,为供水管网风险掌控和冬奥供水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9.
对42CrMo钢下拉杆末端零件的淬火裂纹形态、材料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断口形貌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下拉杆在实际热处理工艺中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结果 表明:淬火时冷却速度过快、应力过大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淬火时的冷速过快则是由淬火介质浓度过低或淬火介质温度过低所引起.因此,控制淬火介质的浓度、检查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曲线...  相似文献   
70.
付明 《材料保护》1999,32(7):18-19
为了节约贵重金属银,人们通常采用电镀银来代替纯银件。镀银件越来越多,因而回收废液中及废件上的银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从废液中及返修工件上回收银的方法很多,有电解法和化学法两种。这里简介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化学方法。1原理通过化学沉淀法将银沉淀出来,制成电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