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有毒野果中毒事件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有毒野果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全国共收到有毒野果中毒事件报告399起,发病1 585人,死亡7人,病死率为0.44%。第二季度高发,其中,5月份的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50.63%(202/399)和42.08%(667/1 585);西南、华南和华中地区报告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94.49%(377/399)和94.26%(1 494/1 585);其中贵州省、云南省和四川省三省报告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72.18%(288/399)和62.65%(993/1 585);家庭共报告132起,发病439人,死亡6人,占比分别为33.08%、27.70%和85.71%;马桑果引起的事件数占比最高,达59.15%(236/399),其次为铁树果和麻风果;误采误食是引发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占98.75%(394/399);每起事件发病人数少于30人的占比为99.25%(...  相似文献   
42.
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22个省市自治区9类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 069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吩、利福平、万古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酸和复方新诺明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1 069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率为6.92%,主要耐受的抗生素有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并出现了多重耐药株。在不同食品来源中,分离自速冻米面制品的菌株耐药率最高,为9.64%。在22个省市自治区中,耐药率前3位的是:甘肃、吉林、福建,分别为27.3%、20.4%和17.4%。结论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耐药率较低,不同地区、不同食物来源耐药率差异较大,仍要加强对生产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减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趋势的上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获得其发生时间和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引发事件的场所、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0—2020年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上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772起,累计发病27 212人,住院5 944人,死亡2人。发生高峰时间是7~9月。发达地区发病率(28.8例/百万人)高于不发达地区(8.2例/百万人),沿海地区发病率(31.7例/百万人)高于内陆地区(9.2例/百万人)。病因食品以水产食品(61.2%)、肉类食品(25.3%)为主。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占比最高,占49.6%。污染环节主要是烹饪水产食品时未充分烧熟煮透,加工即食肉类食品和蔬菜类食品时生熟交叉污染。结论 应重点加强餐饮服务场所中水产食品和肉类食品的加工、储存等环节监管,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4.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系统控制特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工作过程及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燃烧过程的控制策略,特别分析了影响床温的主要因素,设计了床层温度控制器,给出了在该控制器下实际动态品质及参数优化结果,证明该控制器在现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基于熵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将熵权计算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确保了评价的客观真实。应用实例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6.
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海产品试样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最可能数(MPN)法和PCR法检测牡蛎试样的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天然污染海产品试样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19.8%(20/101)。牡蛎试样中45%(55/122)创伤弧菌密度低于3MPN/g的最低检出限。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未来应加强对我国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西藏自治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6 390起,累计发病38 797人,死亡134人。在病因明确的3 572起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发病人数最多,占 52.01%(12 738/24 491);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4.96%(1 606/3 572)和57.60%(72/125);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场所中,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49.95%(3 192/6 390)和70.00%(27 156/38 797);家庭的死亡人数最多,占80.60%(108/134)。结论 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微生物性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该结果提示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对重点食品、重点场所和主要致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并加以控制,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相似文献   
48.
罗向华  李彦  付萍 《机械》2007,34(3):38-40,43
介绍了基于UG NX2.0的辅助编程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流程,并阐述了CBR系统中实例的表示、实例的检索、实例的修正及实例的存储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2002~2017年中国食源性农药中毒事件的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食源性农药中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并整理国内文献数据以及国家监测数据,剔除重复事件,对中毒因素、不同原因食品和发生环节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归因分析.结果 农药中毒因素以有机磷类农药中毒为主(361起,占64.23%)...  相似文献   
50.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被认为是制备高纯单晶金刚石的首选方法。然而因为氮原子的半径与碳的原子半径相近,容易成为单晶金刚石生长层中的主要杂质,是阻碍MPCVD单晶金刚石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经过国内外研究团队的对氮与MPCVD单晶金刚石的生长与氮杂质含量控制研究取得了一些结果。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解决氮掺杂提速与控制单晶金刚石生长层中氮杂质含量的控制统一问题,才能实现MPCVD单晶金刚石的高端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