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2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阻燃粘胶纤维和腈氯纶为原料,通过控制以上两者不同混纺比制备了阻燃织物。根据热重分析(TG)探讨出阻燃粘胶与腈氯纶最佳混纺比为40/60,通过运用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出阻燃粘胶/腈氯纶混纺比为40/60时混纺织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G(α)=[-ln(1-α)]~n,并表明其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在线复合的方式,将粗效针刺空气过滤布与熔喷布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亚高效过滤性能的复合过滤材料。对复合前各组分及复合材料进行了定量、过滤效率、透气、拉伸强度、剥离强度等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兼具针刺和熔喷空气过滤材料的优点,具有强度大、抗胀破力大、过滤效率高、使用周期长以及梯度过滤的优异性能。亚高效针刺熔喷过滤材料在降低工业成本,提高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聚丙烯腈(PAN)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紫外光接枝技术,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将丙烯酰胺(AM)单体接枝到PAN纤维上,详细研究了AM及BP质量分数、接枝时间及接枝距离对PAN纤维光接枝AM的接枝率(GP)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前后的PAN纤维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热重(TG)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对纤维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M及BP质量分数的增大、接枝时间的延长及接枝距离的增大,GP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接枝AM后PAN纤维的热性能有所提高,800℃时的残炭量增加,极限氧指数值增大了33.3%。  相似文献   
4.
以纳米SiO2和NH4Cl协效聚磷酸铵(APP)作为阻燃剂制备了聚乙烯(PE)木粉复合材料(WPC),利用热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阻燃性能、阻燃机理及炭残渣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APP、SiO2和NH4Cl的质量比为9.8∶1.1∶1.6时,WPC的LOI值增加到29.4%;800℃时阻燃WPC的成炭量提高了170%,热性能显著提高;燃烧后木塑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阻燃WPC炭残渣表面出现鳞片状的晶体.  相似文献   
5.
阻燃聚丙烯腈及其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聚丙烯腈及其纤维的4种阻燃改性方法,即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共混法、热氧化法、后整理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和共混法的发展历程、所采用的阻燃改性剂以及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高分子化学反应改性法有望成为未来聚丙烯腈及其纤维阻燃改性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测试,针对不同定量的喷胶棉产品的刚柔性、压缩性、透气性、透湿性、耐洗涤性以及保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定量的喷胶棉产品具有不同的品质特性,喷胶棉的综合性能很好,是一种作为服装、被褥及睡袋等产品的填充型保温絮片的极佳材料,并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针对纤维织物的阻燃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纤维织物的阻燃研究日新月异,各种阻燃方法也应运而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纤维织物的绿色阻燃日益深入人心。主要阐述了近年来纤维织物的绿色阻燃方法,即溶胶—凝胶技术、纳米粒子吸附、层层自组装和紫外光接枝等方法,并对未来纤维织物的阻燃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子束辐射技术对纤维素浆粕进行预处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电子束辐射前后的纤维素浆粕进行红外光谱测试、表面及孔隙的分析以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实验,并通过纤维素铜氨溶液法测定纤维素浆粕经电子束辐射前后的聚合度。结果表明:电子束辐射使纤维素浆粕的聚合度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纤维素分子链中出现了羰基;电子束辐射对结晶度影响不显著,辐射后反应试剂的可及度大大提高,反应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拓展纳微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拓宽防护服面料的来源,对闪蒸法制备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及其用于防护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闪蒸纺丝所用原料的种类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纺丝工艺、纺丝过程及产品进行阐述;总结了闪蒸纺丝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了闪蒸非织造布的特点和应用;讨论了闪蒸非织造布防护服的分类以及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闪蒸纺丝技术是目前发展前景良好的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制备技术,闪蒸非织造布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防护服面料,发展该技术对提高我国非织造行业技术水平,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水溶液对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 时,可达287 ℃,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 ℃;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 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 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