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64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等功能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效摄入全谷物可降低现代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但全谷物具有复杂的亚宏观多层级结构,麸皮层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酚类也多以结合态共价连接于果胶及半纤维壁,导致全谷物及相关制品存在可溶性差、食用口感不佳、功能营养组分热加工损失多等问题。作者总结了全谷物中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分布、存在形态和潜在的健康效益,探讨了发芽、发酵、挤压、3D打印、超微粉碎及其他复合处理等生物与物理绿色加工技术对全谷物宏微观结构、感官品质及膳食纤维、酚类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研究黄酒对猪肉炖煮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电子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酒对炖煮猪肉的风味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LDA比PCA的区分度更清晰。SPME-GC/MS共从炖煮猪肉中分离鉴定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醇类、脂肪烃类、酮类等。其中,醛类是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尤以己醛含量最高。采用"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价各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炖煮猪肉总体风味的贡献,得到13种主体风味成分(ROAV≥1):(Z)-2庚烯醛、(D)-柠檬烯、庚醛、苯甲醛、癸醛、辛醛、(E)-2-壬烯醛、壬醛、1-辛烯-3-醇,(E,E)-2,4-癸二烯醛,己醛,这些物质主要以脂肪香气为主。聚类分析(CA)方法将主体风味物质分为3类,分类结果表明,(E,E)-2,4-癸二烯醛和己醛是区分不同样品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3.
研究对比了4种烹制方法(煮制、烤制、微波及油炸制(大豆油、花生油和葵花油))对猪肉脂质氧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烹制能够促进猪肉的脂质氧化,经不同方式烹制后,熟制猪肉的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显著增加(P0.05)。不同熟制猪肉之间脂质氧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烤制猪肉的脂质氧化程度最高,其次为微波和水煮,而炸制猪肉的氧化程度最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从熟制猪肉中共分离鉴定出6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醛类、脂肪烃类、醇类、酮类、酯类等,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含量在221.09(大豆油炸制猪肉)-1084.61 AU×106/g(煮制猪肉)之间。醛类是主要的化合物,占总挥发性风味成分的73.78(葵花油炸制猪肉)-78.79%(烤制猪肉),而己醛是最主要的醛类物质。TBA值与醛类、醇类及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POV值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法(PCA)能够很好地区分经不同烹制方法得到的熟猪肉。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研究水芹黄酮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浓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水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 Design设计方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方案,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水芹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加热时间2.5 h、温度73.76℃。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量为31.478 mg/g(与预测值32.0041 mg/g接近)。使用相同条件从茎中提取的黄酮量为6.214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芹黄酮成分,结果水芹黄酮主要含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L-鼠李糖苷、槲皮素、山奈酚。  相似文献   
105.
热杀菌是影响罐头食品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工艺参数的开发也是罐头食品开发中时间、成本、人力投入最多的步骤之一。本文集成运用了计算流体力学、传热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多学科知识,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设计开发了一款罐头食品热杀菌工艺仿真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产品热杀菌工艺参数开发周期长、成本大等难题,为进一步探索热杀菌工艺参数最优化自动分析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离和鉴定不同腐乳种类(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优势细菌。方法通过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和16S rDNA第一代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研究不同种类腐乳中的优势细菌组成。结果本试验发现白腐乳中的优势菌多样性最大,而糟方腐乳和牛肉腐乳中的菌种多样性最小,每种腐乳中的菌群结构各不相同。检测发现腐乳成品中存在优势的食源性致病菌如:蜡状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结论不同种类腐乳产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致病菌,从而有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因此,应进一步对腐乳的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检测分析以及改进腐乳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7.
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阐述了食用植物油掺伪的现状,综述了理化方法、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的检测原理,以及在食用植物油掺假鉴别中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应用最广泛的色谱法,它主要通过对脂肪酸、甾醇、生育酚等物质的测定来进行掺伪鉴别.同时,对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在油脂掺伪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归纳.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一种利用89C52单片机的一个并行口实现多个LED数码管显示的简单方法,给出了利用此方法设计的多路LED显示系统的硬件电路结构原理图和软件程序流程,同时给出了采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109.
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会带来各种潜在的危害。首先,水利工程需要后期养护,不合理的管理往往会加快水利设施的老化,甚至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其次,威胁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安全。缺乏有效管理的水利工程会直接加剧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第三,阻碍社会效益的发挥。水利工程具有防洪、防旱、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落后的管理会导致这些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只有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使水利工程管理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文章结合实际,针对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只有深化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才能有效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0.
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红  郭长国  王怀民  王涛 《软件学报》2011,22(11):2610-2624
针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型分布式软件的调试、调优、维护和可信演化问题,提出了伴随式的监控使能分布式软件构造方法.基于发布/订阅的分布计算模型,提出了被监控对象的业务逻辑和监控逻辑分离的运行时体系结构;基于面向方面编程思想,提出了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降低了监控实施代价,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基于运行时体系结构,提出了监控系统的动态可定制部署方法.监控使能的分布式软件构造方法能够在开发时控制功能代码和非功能代码的纠结,尽可能地降低软件编程人员的代码维护难度;能够在部署时保证监控系统和被监控对象的松耦合;能够在运行时实现监控信息的按需汇聚和按需处理.从而在对系统核心业务的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获得对系统运行行为尽可能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