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 —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2.
世界遗产拥有全新保护理念和保护措施.根据6项评价指标,提出保护性利用和破坏性利用的洞穴利用方式.在贵州荔波遗产提名地内经过野外调查具体分析得到结论:①人类与洞穴资源具有原生协调性.历来的利用方式,保护性利用67%,破坏性利用33%;现今利用状态下保护性利用62%.破坏性利用38%.②人类对洞穴的利用取决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发展情况.古代出现的利用方式12种,保护性9种,破坏性3种;近出现利用方式,保护性利用2种,无破坏性利用;现代出现的保护性利用5种,破坏性利用4种.经济越落后,对资源依赖性越强,利用方式越多.保护意识越强,协调性越好.③在荔渡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内保留部分洞穴利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荔波提名地及缓冲区历史上保护性利用69%,而破坏性利用31%;现今仍处于利用状态下保护性利用73%,破坏性利用27%,并且提名地内社会、经济发展较落后,因此保留利用是可行的.另外,人类生存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的洞穴利用方式,成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充分显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证据.由此可见,在将来贵州锥状喀斯特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在其内仍然保留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利用方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将仿真技术作为武器装备工业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手段,使国防武器装备在满足隐身性能和结构强度的要求下,提升装备工业造型的视觉气质.方法 首先依据隐身理论提出武器装备造型的隐身设计策略,然后利用隐身仿真技术与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武器装备工业造型方案进行隐身性分析、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并找到方案中的结构薄弱部位,最后通过结构优化方法对其薄弱部位进行造型优化设计.结论 以舰载雷达天线座为例验证了基于隐身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的工业造型设计方法可应用在武器装备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