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该文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G 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对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示值修正值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利用一支分度值为0.1℃,温度范围100℃~150℃的玻璃液体温度计,介绍了温度计示值修正值的不确定评定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2.
节灌控排条件下氮磷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灌排面积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化肥流失严重等问题,结合田间对比试验,考虑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的协同效应,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灌排因素对排水量、氮磷流失量的影响和土壤水中氮磷迁移转化规律,发现:浅灌深蓄(G1)模式下控制排水(L1)的排水量较非控制排水(L2)的排水量减少了7.59%,浅勤灌溉(G2)模式下L1的排水量较L2处理下减少了8.44%;同时L1处理下NO3--N、NH4+-N、TN、TP流失量分别比L2处理下的流失量减少了34.08%、7.11%、11.31%、56.4%。由此可知,控制排水对减少排水量和氮磷流失量具有明显的效果,G1L1的灌排组合更有利于控制田间排水量、减少氮磷流失。  相似文献   
43.
只有长距离高压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安全运行,才能将天然气输送给用户,避免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需要对高后果区域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平稳地完成高压天然气输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4.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性质、结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与多领域的综合交叉学科.回顾我国STS产生的社会条件,了解学科研究热点,对于增强问题意识、学科意识,对STS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5.
将MATLAB与DSP结合起来,实现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算法,编译生成DSP代码,控制直线电动机,从而获得电机的频率特性数据。并利用由幅频特性推导传递函数的原理,编写M文件处理数据,获得直线电动机的拟合状态方程和传递函数。通过对比电机、拟合状态方程和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得到传递函数,用于直线电动机的控制设计中。  相似文献   
46.
传统的无线信号覆盖方式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城中村的覆盖问题,宏基站、传统室内分布建设不仅成本高、实施难度大,覆盖也不理想。文章将介绍模拟五类线系统、数字光纤直放站对城中村的覆盖。  相似文献   
47.
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采用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分析巷道围岩特性,得到了煤、直接顶、直接底的工作面围岩强度参数。基于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研究得出,根据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将己16-17-31020运输巷布置方式确定为外错式;把己16-17-31020运输巷布置在己15-31040采空区的下方,其巷道距上覆遗留煤柱边缘水平距离为25 m。顶板采用高强度预应力锚杆和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索,帮部锚杆采用高强度预应力锚杆,对其进行围岩变形量观测和顶板离层监测。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57 m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104 mm;巷道深部最大离层量为11 mm,浅部最大离层量为10 mm。在大平距外错的布置方式下,巷道的支护难度低、应力环境小、控制效果好。研究有效解决了巷道大变形、高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48.
侯华  商少明  刘欢欢 《应用化工》2016,(4):696-699,703
以工业氧化锌(ZnO)粉为原料,助剂以四钛酸钾(K_2Ti_4O_9)为主,采用助熔剂法制备大尺寸针状ZnO晶须,并对其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X粉末衍射仪,能谱仪和超景深显微镜机等分析手段对ZnO晶须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物料配比为C∶ZnO(5%Na_2B_4O_9·10H_2O)∶K_2Ti_4-O_9=0.60g∶0.50g∶3.00g,其中K_2Ti_4O_9粒径为10目,反应温度为900℃,恒温时间120min,坩埚容量30mL时,便得到纯度高、颜色白、形貌均一、针体长度约20mm的ZnO晶须。  相似文献   
49.
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先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丙烯酸热聚合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纳米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进行Mg2+掺杂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制备的正极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热聚合法合成的正极材料粒径均匀,结晶度更高;与未掺杂样品相比,掺杂Mg2+的正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从67.66%提高到73.34%,循环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0.
结构连续倒塌的过程十分复杂,本文总结了RC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及失效准则,并且阐述在竖向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受力机理。基于连续倒塌破坏机制,从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和钢筋、增加多余约束、增强柱的侧移刚度、增强纵筋的锚固和加强板的连续性五个方面展开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对策研究,为控制和预防RC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提供思路,促进了结构连续倒塌研究的系统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