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二级出水中的氮、磷浓度虽较低,但污水排放量大,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且二级出水的碳氮比低,采用传统反硝化工艺无法达到脱氮除磷的需求。利用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深度处理污水是有必要的。阐述了自养反硝化菌利用硫/铁硫化物进行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以及反硝化菌用铁硫化物作电子供体的反应途径,论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pH对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HRT可以提高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对氮、磷的去除率;反硝化菌群属于嗜温性菌,温度低于20℃明显抑制反硝化速率;pH为6.5~7.0时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菌群的活性最高,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硫氮比、COD等也会影响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对氮、磷的去除效率。介绍了前人研究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中主要的微生物种类和相对丰度,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铁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的工程实际应用,并指出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42.
作为一种气体植物激素和大气污染物,微量乙烯的催化燃烧脱除法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之一。以三维网状结构的Al-fiber(铝纤维片)作为骨架基体,借助水溶性硅烷偶联剂DEMSBA(4-二乙氧基甲基甲硅烷基丁胺)的双向桥联作用,即氨基与Ag纳米颗粒发生配位作用,以及乙氧基与Co(OH)2表面羟基形成Co—O—Si键,实现整装式Ag@SiO2-Co3O4/Al-fiber类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宏-微-纳一体化组装。通过优化制备参数如DEMSBA加入量、硅烷化反应时间和温度,整装式Ag@SiO2-Co3O4/Al-fiber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微量乙烯催化脱除活性和稳定性,在200℃、气时空速为10 000 mL/(g·h)的条件下,连续反应120 h,乙烯转化率稳定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143.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层流模型、VOF模型及非稳态类型,模拟基准湿壁塔和改良型湿壁塔的气液两相流场,分析稳定液膜边界气液两相流场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液相入口流量的增大,在稳定液膜边界气相涡旋运动逐渐增强,气液两相混合程度加强,利于改良型湿壁塔的气液两相传质。在一定气相入口流量范围内,随气相入口流量的增大,液膜界面涡旋运动增强,气液两相混合程度加强,利于改良型湿壁塔的气液两相传质;气相入口流量不宜过大,否则导致液相不能沿湿壁柱向下流动形成稳定的液膜,不利于传质。改良型湿壁塔的变径结构和气体挡板均利于气液两相混合,利于传质。改良型湿壁塔的传质过程在液膜边界发生,随液相入口流量的增大液膜厚度增加,液膜表面积增大,有效传质面积增大,利于气液两相传质。通过对比基准湿壁塔和改良型湿壁塔的气液两相流场,改良型湿壁塔内气液两相混合程度加强,更利于传质。  相似文献   
144.
有机胺化学吸收法具有CO2脱除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然而传统有机胺化学吸收法也存在再生能耗高、吸收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再生能耗低、吸收性能良好的碳捕集技术的开发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相变吸收剂具有吸收CO2后可相变分层的特性,相变吸收剂通过减少吸收液再生体积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成为新一代有机胺化学吸收体系研究的核心。介绍了传统相变吸收剂(液固相变吸收剂与液液相变吸收剂)和新型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相变吸收剂与纳米流体相变吸收剂)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单乙醇胺溶液,相变吸收剂体系的CO2吸收容量和循环容量有较大提高,并且再生能耗更低。通过对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相变吸收剂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5.
全球温室效应日益加剧,CO2减排刻不容缓,乙醇胺(MEA)法作为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烟气CO2吸收方法,具有吸收速率快、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能耗大、吸收量小和易损耗的缺点也很明显。针对目前常见的MEA二元复合胺溶液展开对比分析,阐述了MEA二元复合胺溶液的研究进展,总结了MEA吸收溶液中加入其他醇胺溶液形成二元复合胺溶液后在吸收速率、吸收量和再生能耗等方面对CO2吸收效果不同程度的改善情况。基于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吸收剂开发需要从吸收机理、溶解度、吸收负荷、解吸速率、解吸操作条件以及再生能耗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的思路,可为新型吸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6.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纹层状泥岩微相(MF1)指示安静、淡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块状泥岩微相(MF2)指示弱还原—还原的浅湖环境,水体较MF1浅;粉砂质泥岩微相(MF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相(MF4)及细砂岩微相(MF5)表征有一定物源供给的浅水环境,古生产力低下,不利于有机质富集;介壳灰岩微相(MF6)指示受波浪改造作用强的浅湖环境。MF1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有利于烃类生成的微相,其次为MF2;MF3—MF5石英质量分数高,TOC偏低,不利于烃类生成;MF6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偏低。油气显示层厚度及占比表明,MF1与页岩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孔隙度相对较高,为优质页岩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47.
针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台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构件布局定序和定位优化方法。充分考虑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台、模具、构件布局尺寸、操作空间等实际约束限制,以构件占用模台总长度最短为目标,建立基于最低水平线排布算法的数学模型;应用改进灰狼算法确定构件排布顺序,通过构件类型、尺寸信息、模台尺寸约束、模具数量约束等对待排构件进行编码,并设置追随系数和自由系数控制灰狼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范围,经过多次优化迭代得出最优布局方案。在实证分析中,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对布局优化模型进行编码,最终表明该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模台利用率显著提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