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广西小叶榕为原材料,采用DM3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小叶榕叶提取液中的总黄酮,研究了DM301树脂吸附分离总黄酮的动力学,对其速率控制步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M301树脂吸附小叶榕叶总黄酮的整个过程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1-3(1-X)2/3+2(1-X)对吸附时间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黄酮通过吸附层的扩散决定了整个吸附过程的速率.  相似文献   
62.
广西小叶榕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小叶榕叶为原材料,改进了传统的乙醇热回流提取工艺.用陶瓷复合膜设备和石油醚除去其中的大分子、脂溶性组分和叶绿素,并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小叶榕叶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h,提取3次.通过提取工艺的改进,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从3.38%增加到4.12%,提高了21.89%.  相似文献   
63.
刘雄民  李飘英 《化工学报》1994,45(1):117-119
<正> 1 引言 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和传质特性。纯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混合物溶解度研究的报道甚少。 用超临界CO_2提取天然物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提取产物的组成和含量随实验条件有很大变化,其变化规律仅能从定性上给予说明。 松节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α-蒎烯和-蒎烯等萜烯。由于它们的挥发度等性质相近,若用传统精馏方法需要几十个塔板才能达到分离要求。本文用NOVA-4L超临界萃取装置对其进行分离研究,并考察其变化规律。 2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谭飞等用超临界萃取的物理化学模型导出了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并给出精确度较高的半经验计算公式 (1)  相似文献   
64.
超临界CO_2萃取桂花和茉莉花浸膏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超临界CO2对桂花、茉莉花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浸膏得率和质量的影响。桂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2~16MPa,温度308~318K,时间15~2h,浸膏得率0251%;茉莉花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2~15MPa,温度308~323K,时间1~15h,浸膏得率为0240%。  相似文献   
65.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蒜头果油,并进行工艺优化研究,指出了影响得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其混合脂肪酸进行分离,其混合溶剂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6.
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系统中生物转化茴脑生成茴香醛的过程,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及pH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茴脑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加入量控制在体积分数10%为宜;适宜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培养基,培养方式采用摇床培养。在装液量为20 mL每15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控制在6.5,温度30℃,转速150 r/m in下转化30 h,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可达7.7%。在乙酸乙酯-水两相系统中,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进行转化,茴香醛的摩尔转化率有所提高,达12.6%。  相似文献   
67.
建立RP-HPLC法测定生物转化液中苯乙酮和肉桂酸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Kromasil-100A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75∶25∶0.0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苯乙酮在1.60~3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肉桂酸在2.00~40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苯乙酮和肉桂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2%和101.7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和1.7%。  相似文献   
68.
王军正  熊德元  刘雄民  莫炳荣  陈琼霞 《应用化工》2011,(9):1522-1524,1528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或氯化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四组分形成稳定微乳液的条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温度、pH值、盐浓度对该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及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o)对水核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m(SDS)∶m(正丁醇)=4∶6时,反相微乳液最稳定,对温度变化不敏感,pH值为7~13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随着镁铝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反相微乳区域急剧缩小,水核粒径随着ωo增大而增大,在稳定微乳液区域内制备了分布较均匀,尺寸范围30~70 nm的粒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69.
八角(渣)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角及提取挥发油后的八角渣为原料,采用水杨酸-Fe2+法、邻苯三酚法和DPPH·法分别考察了各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八角各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DPP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中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各提取物的清除能力均强于对照物抗坏血酸两倍以上.清除DPPH·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八角渣水提液、八角渣醇提液、八角水提液、八角醇提液、八角醇沉液.在实验所考察的3种清除自由基体系中,八角渣提取物的清除能力均强于八角提取物.  相似文献   
70.
肉桂酸生物合成苯乙酮微生物的筛选及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肉桂酸为碳源,从肉桂种植区土壤中富集筛选获得了一株能将肉桂酸高效、高选择性地转化为苯乙酮的菌株JX66,经鉴定,菌株JX66为越南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 iensis)。研究表明,在肉桂酸质量浓度为5 g/L,反应体系的初始pH=9.0,28~30℃,反应48 h,Burkholderia vietnam iensisJX66催化肉桂酸转化为苯乙酮的转化率为83.5%;反应产物为单一的苯乙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