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7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58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葛根和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葛根和葛花的解酒效果及葛根素剂量与解酒效果的相关性。先给小鼠灌胃葛根和葛花提取物,30 min后灌胃白酒(5.75g/kg·bw),观察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及ADH法测定小鼠血液乙醇含量变化,以探讨葛根和葛花对醉酒小鼠的影响。结果低、中剂量(2.5,7.5 g/kg·bw)的葛根水提物(PRW)和葛根醇提物(PRE)能显著缩短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PRW:43.3%、48.7%;PRE:51.1%、53.6%),中剂量(7.5g/kg·bw)的葛花醇提物(PFE)能有效缩短小鼠睡眠时间(24.3%);中、高剂量(7.5,10 g/kg·bw)的PRW和PRE能有效抑制酒精的吸收,降低小鼠血液乙醇浓度,而高剂量的PFW和PFE对血乙醇浓度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仅在240min处有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的解酒预防效果比葛花好,PRE优于PRW,且PR中的葛根素剂量与解酒效果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果蔬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震  顾亚萍  钱和 《食品科技》2007,32(1):15-19
研究了果蔬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果蔬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孔淀粉在低脂贡丸中的代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丸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肉制品,但其脂肪含量较高,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程度的不断关注,低脂热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研究了用多孔淀粉替代贡丸中部分脂肪,有效地降低了贡丸的脂肪含量,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基本达到了原高脂贡丸所具有的口感和质构。  相似文献   
14.
影响芦荟制品非酶褐变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制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褐变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影响芦荟制品非酶褐变的主要因素有 :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pH、环境温度、Mg2 +、Fe3+、Cu2 +等金属离子以及包装材料的质量 ;控制这些因素可有效抑制芦荟制品的非酶褐变 .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与方法,对贡丸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通过对生产现场和产品质量的研究与分析,确定原料陈化、热加工温度和时间是贡丸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可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卫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总结了加压条件下油菜籽中硫苷非酶降解性质,筛选出促进硫苷非酶降解反应的化学试剂,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化硫苷降解条件,成功地使硫苷非酶降解率在15 ̄25min内达到90%以上,且避免了大量腈类化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发酵菌体中辅酶Q10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并确定了从发酵菌体中提取辅酶Q10的工艺条件,即90℃回流30 min和石油醚萃取等,结果表明,采用皂化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菌体中辅酶Q10含量,不但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而且其平均回收率高达(101.36±3.4)%,RSD为3.1%(n=3).  相似文献   
20.
王希春  周晔燕  钱和 《食品科技》2007,32(1):121-125
利用浅盘固态发酵技术对豆豉纤溶酶出发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固态发酵培养基经灭菌、添加碳源等操作后,按一定比例接种种子液,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进行固态纯种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了对固态发酵过程影响显著的过程参数,应用SAS软件响应面分析程序,分别对发酵过程中的接种量、发酵周期、发酵温度、大豆初始水分含量等过程参数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试验得出了豆豉纤溶酶出发菌株固态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即大豆水分含量300%、发酵周期72h、发酵温度39℃,在此条件下最大发酵酶活可达到665.6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