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31篇 |
免费 | 1403篇 |
国内免费 | 65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7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501篇 |
化学工业 | 2209篇 |
金属工艺 | 1023篇 |
机械仪表 | 1493篇 |
建筑科学 | 2208篇 |
矿业工程 | 1193篇 |
能源动力 | 637篇 |
轻工业 | 1907篇 |
水利工程 | 11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021篇 |
武器工业 | 307篇 |
无线电 | 19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07篇 |
冶金工业 | 749篇 |
原子能技术 | 199篇 |
自动化技术 | 19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29篇 |
2023年 | 654篇 |
2022年 | 709篇 |
2021年 | 796篇 |
2020年 | 704篇 |
2019年 | 691篇 |
2018年 | 698篇 |
2017年 | 377篇 |
2016年 | 454篇 |
2015年 | 503篇 |
2014年 | 1398篇 |
2013年 | 955篇 |
2012年 | 1151篇 |
2011年 | 1127篇 |
2010年 | 1001篇 |
2009年 | 1032篇 |
2008年 | 950篇 |
2007年 | 994篇 |
2006年 | 954篇 |
2005年 | 870篇 |
2004年 | 770篇 |
2003年 | 704篇 |
2002年 | 508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504篇 |
1999年 | 456篇 |
1998年 | 344篇 |
1997年 | 333篇 |
1996年 | 308篇 |
1995年 | 266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92篇 |
1992年 | 173篇 |
1991年 | 144篇 |
1990年 | 152篇 |
1989年 | 98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6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该研究通过建立暴露评估模型评估不同塑料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水平。以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密胺、聚乙烯类4类常用塑料餐具为对象,将餐具内典型毒害物质分为5类,再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风险传递路径,并将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建立暴露评估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将模型程序化。实例应用可得,四类餐具按毒害物质总危害指数排序:聚苯乙烯类(2.24E+00)>密胺(6.94E-01)>聚丙烯类(2.98E-01)>聚乙烯类(2.66E-01),且聚苯乙烯类对人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风险可接受值为1.00);餐具在接触油脂类食品时总危害指数最高(2.62E+00),约为水性、酸性、酒精类食品的6.30、2.63、5.72倍,其中聚苯乙烯类餐具接触油脂类食品时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此外,食品贮存周期、微波炉加热时长与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成正相关,某些情况下可对人体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一些符合标准的塑料餐具对人体也会存在不可接受的暴露风险,而风险的产生与食品类型、消费者的餐具使用习惯(贮存周期和微波加热的偏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为建立高效的西马特罗(Cimaterol, CIM)检测方法,试验用以重氮化法合成的西马特罗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提取兔脾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设计兼并引物,扩增兔源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45 bp的连接肽(Linker)连接成VH-Linker-VL并大量扩增;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单链抗体(ScFv)片段与噬菌体展示载体pCANTAB-5e连接,电转化至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得到兔源噬菌体ScFv抗体库。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判断是否偶联成功,用紫外扫描(UV)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人工抗原的偶联比。将富集的抗体库侵染对数期大肠杆菌进行抗体库滴度测定合成抗体库的质量进行鉴定,对抗体库进行三轮淘选,取最优的CIM-ScFv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IM-BSA及CIM-OVA偶联比分别为8:1及10:1,CIM-BSA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间接ELISA测得免疫血清校价为1:32000,免疫血清半数抑制浓度为9.77 ng/mL, 曲线的拟合度为0.997。抗西马特罗兔源噬菌体ScFv免疫库的插入率为92%,库容为1×1010 pfu,多样性为83.3%,经过4轮淘选,获得一株与CIM有结合活性的噬菌体ScFv菌。以上结果表明西马特罗完全抗原的合成效果良好,可用于建立西马特罗检测方法,兔源噬菌体抗体库为快速获得CIM单链抗体奠定基础,为西马特罗快速检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改善M2高速钢表面组织,提高其耐磨性和红硬性。方法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进行M2高速钢表面辐照改性处理,工作参数包括加速电压25 kV,脉冲宽度2.5μs,能量密度4 J/cm2,脉冲次数3、8和15次。采用MEF-4型光学显微镜和Zygo 9000型3D表面光学轮廓仪观察辐照前后样品表面形貌。采用XRD-60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改性层组成。采用DMH-2LS型努氏显微硬度计测量样品表面和截面硬度。采用CFT-I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量表面耐磨性能。在600℃下保温1 h后空冷,测量样品表面硬度变化用以比较红硬性。结果 HCPEB改性M2高速钢样品表面重熔并出现熔坑,随脉冲次数增加,熔坑数量减少且尺寸增加,表面粗糙度下降,15次脉冲处理样品表面形成大量孪晶,熔坑内部出现熔孔和微裂纹。重熔层组织细化致密,碳化物类型改变,碳化物颗粒尺寸减小,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加。相对于未改性样品,15次脉冲处理样品表面硬度提高53.5%,磨损体积减小16.5%,红硬性提高19.2%。结论 HCPEB可有效改善M2高速钢表面组织,使表面显微硬度、耐磨性和红硬性指标均有明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表面增强氮化铬(CrN)和氮化钛(TiN)薄膜与Ti6Al4V(TC4)基体的适应性。方法 采用热丝增强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热丝放电电流,在TC4合金表面制备CrN、TiN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洛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测试仪分别表征薄膜的组织形貌、成分、相结构、内应力、纳米硬度、弹性模量及耐磨性。结果 随着热丝放电电流从0 A增加至32 A,等离子体密度增大,薄膜表面形貌由较疏松的四棱锥形转变成致密球形,截面柱状晶排列更加致密;薄膜择优取向从低应变能的(111)取向转变为低表面能的(200)取向;无热丝放电时TiN薄膜内应力高于CrN薄膜,随着热丝放电电流的增大,TiN薄膜内应力逐渐低于CrN薄膜;并且随着热丝放电电流的增大,薄膜的弹性模量与硬度均增大,但相同试验条件下CrN薄膜的弹性模量与硬度均低于TiN薄膜;压痕检测结果表明,薄膜与基体结合完好;低载荷摩擦磨损检测结果表明,硬度及弹性模量较高的TiN薄膜磨损量最低。结论 在相同等离子体密度能量轰击下,硬度和弹性模量较高的TiN薄膜内应力增幅较小;低载荷磨损时,弹性模量及硬度较高、内应力较低的TiN薄膜更适用于Ti6Al4V基体的增强改性。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新时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首批建设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为支撑未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与引江补汉工程的联合协调运行,根据引江补汉工程设计参数,提出多组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并模拟分析得到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可调水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水位控制线、同步优化陶岔渠首引水调度线,充分利用引江补汉工程补水来满足汉江中下游用水需求,从而置换更多坝前水量引至陶岔渠首、清泉沟等用水需求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丹江口水库供水与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决策的有效衔接;相比于中线一期工程现状供水调度情景,采用合适的引江补汉工程与中线水源工程联合调度方式,可在保障汉江中下游用水量需求的同时,满足下游断面最小用水量达标率至98.9%~99.2%,并提高中线受水区可供水量 17.7 亿~25.8 亿 m3,继而有效协调中线水源工程的中线受水区、清泉沟渠首及汉江中下游等多方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997.
面向复杂多变的遥感场景下目标检测易受干扰的问题,提出了结合自校准模块和D_Triplet Attention的任意方向目标检测模型SD-Centernet。该方法在网络结构中引入旋转角度,为检测框提供角度信息。在Dlanet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self-Calibrated模块,通过自适应校准操作融合来自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信息,增大输出特征的感受野。同时为了加强图像局部信息的聚焦,引入D_Triplet Attention,更好的解决了跨维度交互问题。SD-Centernet在HRSC-2016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达到86.25%,检测速度达到14.9帧/秒,有效提高了遥感航拍中多方位目标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8.
999.
海量异质灵活性资源大规模并网,输配电网灵活性资源时间、空间、容量及响应速度之间存在差异。为应对如何高效挖掘海量异质灵活性资源调节能力的难题,提出了考虑海量资源分区聚类的输配电网协同调度策略。首先,考虑输配电网灵活性资源差异化特性,建立了高载能负荷和民用负荷调节模型。接着,基于数模融合理念,提出了面向海量异质资源的分区聚类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及指标。然后,考虑输配资源调节模型差异化以及新能源预测偏差,建立了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输配电网需求响应策略模型。最后,在改进的输配系统中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协调输配电网海量异质资源参与需求响应,并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削峰率达到了38.3%,弃风弃光率降低了11.39%。 相似文献
1000.
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是由天然纤维素经过化学或者物理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纳米材料,因其独特、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CNC的绿色可持续制备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制备CNC的传统方法,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尤其是其对环境的友好程度;然后进一步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制备CNC的新方法,主要包括有机酸水解法、固体酸水解法、亚临界水解法、离子液体处理、低共熔溶剂处理、氧化降解法以及电子束辐射法等;最后展望了CNC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