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合金碳化物与2 1/4Cr-1Mo钢的韧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相分析手段研究了21/4Cr-Mo钢回火过程中合金碳化物类型、含量、分布等与韧性的关系,并对其韧化机制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盆地重力场、磁场和温度场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了盆地沉积构造、区域构造格架和深部地质特征,并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对比,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拓宽了非地震地球物理信息的应用领域,而且对其它含油气盆地的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和油气勘探部署也有借鉴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区域大地构造和盆地对比研究。因此,本项研究既有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理论意义,而且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评价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Cr-1Mo钢热处理特性及其强韧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定量金相等试验手段,主要研究了Cr-1Mo钢正火处理后显微组织对钢强韧性的影响。在奥氏体化处理后冷却过程中(100~1℃/min),共得到四种显微组织─—粒状贝氏体,细珠光体,典型的片层状珠光体和先析铁素体,该钢先析铁素体临界冷速约为60℃/min,冷速高于60℃/min获得的组织为完全粒状贝氏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类型及其含量的变化是造成Cr-1Mo钢强韧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沉积稳定,构造条件简单。含气地层时代新、埋藏浅、厚度大、孔渗性好、含气饱和度高、波阻抗和泊松比低,其顶底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湖相泥岩,加之表层结构均一,人文干扰小,是利用AVO技术检测天然气的理想地区。利用AVO技术关键在于叠前地震数据的精细处理,恢复和保持相对振幅信息。为此,对叠前地震资料进行了几何扩散校正、吸收与衰减的补偿、迭代精细速度分析与动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和振幅平衡等处理。对柴东第四系含气区300km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取得了振幅包络差、P波、S波、泊松比、梯度与限制梯度、潜在碳氢显示和线性回归系数叠加等八种AVO成果剖面,为该区天然气检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经钻探证实:AVO技术在该区不仅能预测天然气存在与否,还可以宏观上描述天然气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中浅油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南构造为一断块分割鼻状含油构造。勘探30年来,有8口井在5个区块内分获工业油气流。但因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圈闭条件、油藏分布及控制因素不清,致使油田的详细评价和开发部署难以开展。本项研究首先对该区300km地震老资料进行了精细的保幅处理和特殊处理。根据花状构造模式,采用新的解释方法对油藏构造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储层横向预测技术对该区N12层段3个主要储集砂层组进行了预测,根据AVO和MARPLE谱等异常信息预测了油藏的空间展布和油气富集区,发现了新的有利含油区块,增加了含油百积和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16.
将坡折带理论运用于研究区岩性圈闭的勘探研究,将柴西南地区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阐述了各类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和成因,认为坡折带对低水位体系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坡折带易于造成湖盆边缘低水位期近岸三角洲扇体或水下扇及湖盆底部低水位期浊积扇的发育,并形成透镜状河道砂体岩性圈闭;侵蚀坡折带对侵蚀谷岩性圈闭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讨论了多级坡折带对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认为柴西南地区铁木里克—切克里克凹陷三级坡折带由上而下分别控制了侵蚀谷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浊积扇圈闭的发育与分布。根据各区块的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对研究区重点区块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并阐述了各区块岩性圈闭的类型、层位以及评价等级。总结了重点区块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认为七个泉陡坡带和红柳泉构造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17.
Marsel探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萨雷苏盆地,面积1.85×104km2,主要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前苏联时期经35年勘探发现天然气储量137×108m3;加拿大Condor公司开展5年勘探发现天然气储量60×108m3;中科华康石油公司获得探矿权后,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力量进行了为期近3年的研究。应用叠复连续油气藏成因模式,结合对已有资料的重新处理与解释,研究了地层展布特征、构造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和油气运聚特征,预测出探区内存在一个广泛连续分布、面积超过2 500 km2的含气区。通过77口探井的钻探结果分析、相关测井资料中含气层重新解释、地震资料中各目的层含气性特殊处理和追踪、与国内外叠覆连续气藏产状特征比较,检测到Marsel探区内南哈气田的存在并厘定了含气边界、含气范围和含气层有效厚度分布。基于国际PRMS系统评价出南哈气田可采天然气资源储量最佳估值达18 049×108m3,国际评价公司(GCA)审定当前条件下已达到天然气3C级别可采资源储量为5 159×108m3。南哈气田位于中亚腹地的哈萨克斯坦境内,距中国已建成的第3条输气管线不到150 km,其发现将启迪在中亚仍至世界其他地区发现更多类似的非常规叠复连续的油气资源,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了12Ni4CrMo钢于临界区热处理后显微结构的特征,并探讨显微结构的变化与改善韧性的关系。一、试验方法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wt-%)及临界点(℃)如下 C Ni Cr Mo Mn Si P S AC_1 Ac_3 0.12 4.25 1.38 0.43 0.77 0.25 0.012 0.008 670 790 钢经900℃正火后按下列工艺分别进行热处理:(1)临界区热处理:860℃ 1h,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 对于低碳马氏体向奥氏体的转变过程(所谓非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过程)的研究,是有关钢加热时相变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且由于这一课题涉及到钢的遗传性研究以及双相区热处理、超细化、二次淬火等强韧化工艺的应用及改进,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与对钢在冷却时转变的研究(如马氏体、贝氏体相变)比较及与对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马氏体钢12Ni4CrMo中奥氏体形成过程。马氏体预淬火温度为860℃。应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新生奥氏体及基体组织的形态与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将钢加热至(a γ)双相区低温阶段,沿马氏体板条界形成针状奥氏体;沿原始γ晶界形成粒状奥氏体。可借助再淬火后钢中的残余奥氏体来确定新生奥氏体形成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在双相区加热的高温阶段,针状奥氏体转化为粒状奥氏体。这主要是由于原始γ晶界上的粒状奥氏体向晶内扩张并吞食针状奥氏体,而非由于针状奥氏体本身的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