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54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6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大型先进压水堆熔融物堆内滞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国外熔融物堆内滞留(IVR)稳态包络工况计算编写相关程序,并与ERI、DOE及INEEL的结果进行比较,对程序进行验证。通过对大型先进压水堆熔池参数和不确定性分析可知,如果使用ULPU-2000台架Ⅳ的流道设计,压水堆发生超CHF事故的可能性小于7%,但压力容器壁厚最大熔化量超过15 cm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没有其他缓解措施,建议将大型先进压水堆压力容器厚度增加至20 cm以上。热流分配是影响熔池行为的主要因素,建议采取措施调整熔融池热流分配,以缓解氧化物层和金属层交界面处的传热危机。  相似文献   
32.
低温、低浊、低碱度水助凝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温、低浊、低碱度水,以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生石灰(CaO)、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活化硅酸(AS)单独助凝的最优条件,进一步考察了APAM、AS分别与CaO联用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助凝剂均能起到一定的助凝作用,但APAM、AS分别与CaO联用的助凝效果不理想。滞后聚合氯化铝30 s投加0.3 mg/L APAM,浊度去除率可达88.1%;AS投加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延迟聚合氯化铝30~60 s投加时,对CODMn和TOC去除效果最好。兼顾除浊和除有机物,AS助凝效果最佳,是提高混凝沉淀工艺污染物去除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3.
为防止压力容器内壁发生熔化,作为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技术的补充,本文设计了一种由耐高温陶瓷材料制成的堆内捕集器,利用陶瓷材料耐高温、高热阻的特性来优化热流分配。通过建模和计算,结果表明:熔融物氧化物层向下的平均热流密度明显降低,压力容器内壁不会出现熔化现象,保证了其完整性;向上的热流增加使上腔室温度升高,但未超过其结构材料熔点,不会造成上腔室熔化。研究结果显示了采用耐高温陶瓷堆内捕集器设计的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以低浊微污染配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PACl投药量来控制絮体Zeta电位,考察不同混凝特性下滤池反冲洗水(FBWW)回流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电位接近-11 mV时,FBWW回流对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沉后水浊度最大去除率为63.81%,高于其他电位下FBWW回流处理效果,沉后水中残余AlP含量最低(0.271 mg·L-1)。但此阶段下过高的回流(12%)会导致水中PACl的额外消耗,使原水颗粒物难以获得足够的混凝剂而脱稳,致使浊度、CODMn、AlP、AlD等上升。Zeta电位接近0 mV时,FBWW对浊度、CODMn、UV254、AlP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AlD同时也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值。当回流比在9%时,沉后水CODMn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34.21%。Zeta电位接近+4 mV时,FBWW回流导致浊度、CODMn、AlP、AlD大幅上升,而 UV254去除率得到提高。回流比为12%时,这种趋势最为明显,UV254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60.67%。通过对砂后水与沉后水有机物残余进行研究对比,沉后水与砂后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4 mV下UV254、CODMn去除率均高于其他电位。  相似文献   
35.
利用流体力学软件CFX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整体冷钠池及其辅助系统进行详细稳态模拟计算,并验证运行工况下的热工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冷钠池内存在热分层和热分区现象,确实存在冷钠池上板的高温区,同时泵腔室上部的温度较其他区域的高。本工作为反应堆功率提升及运行提供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36.
钠冷快堆燃料组件热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洋  喻宏  周志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10):1790-1796
利用CFD程序CFX,分别对7、19、37、61根棒组成的三角形排列螺旋绕丝定位的钠冷快堆燃料组件棒束通道进行了热工水力特性的分析研究,并将结果与子通道程序SuperEnergy进行了对比验证。重点考察了棒束通道轴向流动分布、横向流交混效应及子通道轴向温升,分析了定位绕丝的影响。结果表明,绕丝对棒束通道的横向流交混效应、轴向流动分布及子通道温升有着重要影响,且随棒束的增多,通道内的流动趋向复杂化,轴向流动不均匀性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7.
针对聚变堆固态包层设计路线,提出了一个交叉排列氦冷固态包层概念。设计采用Be、Li2TiO3分层球床。两种尺寸的氦气冷却管道交叉排列,分两个回路同时冷却,以增加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比较了4种6Li富集度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径向远离第一壁降低6Li富集度较为合理,靠近第一壁的增殖层6Li富集度不能过低,以减少长期运行中Li的消耗对氚增殖性能的影响。借助蒙特卡罗程序MCNP建立11.25°对称模型,全堆包层氚增殖率为1.176,包层寿期内产氚性能稳定,在包层寿命运行时间内的燃耗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38.
根据先进核电站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核电技术评价决策方法,建立了核电站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界面清晰、直观,操作简便、灵活的先进核电站专家表决系统。采用现代系统评估理论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定量评价了近期可能在中国建造的数种核电站技术,评价结果可为国家核电规划机构和业主决策层选择新建核电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9.
核电站先进反应堆评价系统的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先进反应堆评价系统,对层次分析加权求和方法、模糊综合决策方法、模糊Borda数方法等综合评价决策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评价结果,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由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LANL)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FzK)共同开发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GASFLOW的基本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该程序主要用于分析核电站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水蒸气扩散分布和燃烧。列举了该程序在德国Konvio型压水堆氢气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