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1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3篇 |
综合类 | 42篇 |
化学工业 | 53篇 |
金属工艺 | 11篇 |
机械仪表 | 41篇 |
建筑科学 | 110篇 |
矿业工程 | 31篇 |
能源动力 | 16篇 |
轻工业 | 108篇 |
水利工程 | 16篇 |
石油天然气 | 20篇 |
武器工业 | 12篇 |
无线电 | 7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0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交联聚乙烯发泡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闭孔结构的柔性发泡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利用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制成的保冷一体式水管,具有施工安装方便快捷,保温层质量不受施工工艺影响的优点,近年来广泛运用在管道防结露施工中。本文通过对保冷材料的热工性能测定,计算了管道保冷层绝热经济厚度和最小防结露厚度,并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管道穿越非空调区时表面结露特性。研究表明预制保冷一体式水管防结露性能良好,能满足替代传统空调系统水管输送冷水要求。 相似文献
182.
本文阐述了上海某热电公司运用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系统形式、热电公司供给现状,分析该公司全年用能规律、运行策略及联产系统不同季节下热电比,对比两种不同系统形式(热电冷联产系统与分产系统)下的能耗及环境性能并提出优化系统运行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该热电公司在产生相同的蒸汽量的条件下,热电冷联产系统用煤量少于分产系统,全年整体节煤率约3.94%。热电冷联产系统环境收益比分产系统显著,运行期间减少污染物NOx0.1 t、SO27.1 t。优化运行策略后,夏季、过渡季相对于改进前系统节煤率分别为23%、11%。 相似文献
183.
超大型城市能源系统汇集了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包括具备不确定性的新能源发电单元(如光伏、风机),具备可调性的柔性用能单元(如空调、蓄冷)以及兼具充放功能的能源产消者(如电动汽车、储能),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已成为重塑上述DER生态关系并对其进行协同管控的有效途径。该文梳理了当前城市级VPP建设的目标与现状,明确了超大型城市VPP工程所面临的挑战,即对于由海量DER所诱发的多主体多目标高不确定性场景缺乏系统性的建模、仿真、推演、分析、决策与校核手段。为应对上述挑战,该文结合城市电网数字化整体架构与建设进程,提出了超大型城市VPP数字孪生技术框架,继而得以对城市能源系统的态势轨迹进行系统性地推演与分析;进一步,聚焦智能决策目标,探究了框架下的技术路径、关键技术、理论工具等。该框架已经助力临港新片区VPP工程示范落地,为城市级VPP建设提供参考。最后,展望了超大型城市下数字孪生VPP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184.
准确识别人行为,是办公场景智能化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收集场景内的被动红外(PIR)传感器阵列信号,分析人员在不同位置、不同动作强度组合下的数据特征。首先,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人员位置和动作同时识别的模型,相较于KNN、RF、SVM、MLP单一模型,Stacking融合模型性能更优、稳定性更好。然后,分析了面向连续数据流时,多时间步长Stacking模型组合表现更优;注重整体指标时,建议选用短时间步长组合模型;注重识别精度时,建议使用长时间步长组合模型。模型识别准确率达0.99,人员位置识别准确率为0.87,人员动作强度识别准确率为0.89。最后,讨论了区域划分和仪器布置对模型的影响。采用大尺度划分方式,人员位置识别准确率提高;小尺度划分方式下,人员定位更精确。可以通过调整PIR传感器的空间布置,减少传感器台数至8台。 相似文献
185.
为了研究锚索在轴向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砚北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常用的锚索材料,采用AW-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和自由落锤冲击试验机进行了锚索静、动载力学性能试验,共设计9种不同能量等级的冲击试验,获得了冲击力时程曲线、冲击力-变形曲线、锚索冲击变形以及吸收能量的特征曲线。结果表明:静载拉伸破断载荷为350.83~356.81 k N,平均延伸率3.49%,冲击载荷作用下锚索承受的冲击力明显大于静载破断载荷,而延伸率明显降低,平均最大降低35.24%,锚索脆性破坏特征突出;锚索变形-冲击力曲线变化过程分为初期震荡阶段、急剧增长阶段以及弹性回弹等3个阶段,冲击能量小于15 000 J时,锚索主要发生弹性变形,锚索冲击力时程曲线峰值点与冲击能量峰值点基本一致,随着冲击能量的逐渐增大,锚索冲击力峰值也逐渐增大,在急剧增长阶段震荡型增长趋势较显著;冲击能量大于等于15 000 J时,冲击能量未达到峰值前,锚索即发生破坏,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锚索塑性变形变化突出,冲击动能向锚索变形能转化,锚索吸收能量与塑性变形基本成正比。通过对锚索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分析,可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巷道... 相似文献
186.
极端事件频发导致大停电,在此期间协调优化输、配电网的恢复进程,对于提高恢复速度、减少恢复成本至关重要.然而,输、配电网分属于不同运营商,之间交互信息有限.为了在负荷恢复阶段实现二者协调运行,该文提出计及不确定性的输配电网协调恢复全并行分布式优化方法.以恢复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输配电网恢复运行模型,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引入模糊理论和可信性理论将确定性约束转化为模糊机会约束,并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法将全局输配电网恢复问题分解为输电网恢复与配电网恢复两类子问题进行协调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对角二次近似对耦合变量一致性约束的惩罚函数松弛处理,从而全并行求解各子问题,提高每次迭代的计算效率.以IEEE 30节点输电网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构成的输配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收敛性以及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7.
结合船用发电机保护的功能需求。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船用发电机实时保护装置。讨论如何实时监测多路信号并做出准确延时,描述一种友好的树形菜单结构。该装置硬件结构简单,精度高,程序扩展性好,易于维护。 相似文献
188.
189.
为了解决量化评价中数据采集困难的问题,利用浮动车采集的GPS数据,应用GIS支持的地图匹配算法得到了单个车辆单位距离的行程时间、停驶时间和行驶时间,提出采用临界速度划分车辆运行状态并应用双流模型建立城市交通状况宏观评价的方法,以北京CBD地区为应用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综合反映城市道路网的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及出行者信息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0.
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制备了99Tcm-CQDO及其甲基硼酸加成物99Tcm-CQDO-MeB,经萃取纯化,其放化纯度均>90%.小鼠体内分布表明,两者均能被小鼠心肌迅速摄取;99Tcm-CQDO的心肌清除快,10min时已清除至(5.88±1.66)%ID/g;而99Tcm-CQDO-MeB在心肌内却有较长的滞留时间,60min时心肌摄取仍有(7.42±0.17)%ID/g.两者在血中清除均符合双指数二室模型,T1/2α分别为1.38min和1.51min.pH为7.40时,99Tcm-CQDO和99Tcm-CQDO-Me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25和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