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织物动态热温传递性能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测试仪,该仪器可通过定量汗液蒸发时透过织物的热流对时间的曲线和微气候区的温湿度对时间的曲线来研究织物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稳态条件下该仪器还可进行织物热阻、湿阻的测定.文中还对仪器的灵敏度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对提高测试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以废旧涤棉织物为原料,乙二醇(EG)为醇解剂,通过改变醇解时间、醇解温度、EG/废旧涤棉织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质量比(mEG/mPET)、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研究了蓬松态下废旧涤棉织物的醇解工艺,以及醇解过程对涤棉织物中棉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解时间、醇解温度的提高,mEG/mPET的增大,涤棉织物的醇解程度增大,各参数达到一定程度后醇解程度基本不变;最佳醇解工艺为涤棉织物中mEG/mPET为2/1,催化剂用量为涤棉织物中PET质量的0.30%,醇解温度196℃,醇解时间1 h;在乙酸锌、碳酸钠、乙酸钾、氯化镁4种催化剂中,碳酸钠综合催化效果最佳;经醇解过程后涤棉织物中棉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力学性能有较大下降。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一种测量服装综合换汽能力的新方法。该技术采用湿汽作示踪气体,更加符合实际着条件,利用物质守衡定律推导的服装综合换汽量定指标,克服了以往指标在服装衣内生气候区体积不同时不可比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介绍了一种运用单片机原理构成的衣内微气候测量系统.使用这一系统测试服装内的温度、湿度,能为科学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手段.它具有多通道、多参数、大容量采集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填补了衣内微小空间温湿度测量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25.
不同纤维织物湿传递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亲水性织物和疏水性织物的湿传递机理作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在显汗条件下亲水性纤维由于吸水膨胀,导致毛细管半径减小,降低了湿气的传导和水分的蒸发,而疏水性纤维织物却能克服这个缺点。实验测试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6.
27.
介绍一种测量服装综合换汽能力的新方法。该技术采用湿汽作示踪气体,更加符合实际穿着条件,利用物质守衡定律推导服装综合换汽量指标,克服了以往这一指标在服装衣内微气候区体积不同时不可比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8.
概述了功能性服装面料的种类及其加工过程中所运用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9.
以废旧涤棉军装为原料,采用稀酸法分离废旧涤棉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和棉纤维,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涤、棉的分离效果以及分离后涤纶、棉纤维的形貌及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酸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90 min时,废旧涤棉军装中的涤纶与棉纤维分离效果最佳;经盐酸处理后,织物中剩下涤纶,棉纤维被去除,棉纤维小部分降解为还原性糖,大部分降解为棉渣粉末;盐酸处理后的涤纶化学结构、断裂强度、纤维形貌基本无变化,但初始模量显著下降;棉纤维经盐酸处理后形成的棉渣粉末仍为纤维素结构,但其结晶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0.
研究硅油黏度、上油率及油水比等工艺参数对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性能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油剂,在棉织物开松前对其进行预处理,以降低纱线从织物中拔出所需要的力,降低开松难度.试验结果表明,当硅油黏度为1 000 cs,上油率质量分数为2.0%,油水比为1∶6~1∶8,回潮率在10%左右时,纤维动静摩擦系数都明显降低,单根经纱和纬纱从织物中拔出所需的力比未用油剂处理过的分别降低35.76%和3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