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17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01篇
化学工业   265篇
金属工艺   144篇
机械仪表   200篇
建筑科学   210篇
矿业工程   142篇
能源动力   58篇
轻工业   259篇
水利工程   154篇
石油天然气   196篇
武器工业   55篇
无线电   3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5篇
冶金工业   77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2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为减少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近井地带的吸附损失,进一步提高ASP三元复合体系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靶向输送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新方法:将水射流钻水平井技术与三元复合驱相结合,应用水射流的工艺钻通注入井附近剩余油较少的区域,直接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输送至剩余油富集区域。使用渗透率100×10~(-3)~1500×10~(-3)mm~2的30 cm均质方岩心进行物理模拟,水驱完成后钻出10 cm的靶向通道,进行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靶向输送模拟,考察靶向输送ASP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并与常规ASP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为100×10~(-3)、700×10~(-3)、1500×10~(-3)μm~2左右的岩心,在水驱基础上,常规驱替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13.43%、14.19%、19.76%;而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靶向输送方式注入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提高采出程度分别为26.29%、29.77%、38.84%,采用靶向输送方式ASP驱替提高采出程度是常规ASP驱替的两倍左右。靶向输送技术在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将恒温氧化、PDSC测试及氧化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分析氧化温度与时间对双季戊四醇酯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双季戊四醇酯经历恒温氧化后起始氧化温度、活化能及氧化速率常数的变化,探讨其对不同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双季戊四醇酯黏度与酸值的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继而迅速升高并达到最快速率,随后速率逐渐下降;180℃以上的氧化会使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发生显著变化,而低于130℃时其变化趋势十分平缓,能满足冷冻机油的工况要求;180℃以上的高温氧化会使油品起始氧化温度降低,但对活化能、氧化速率常数和氧化半衰期影响较小,因此双季戊四醇酯具备较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993.
王泉  余友  韦健  张磊  表尚虎 《矿产勘查》2017,8(2):229-238
通过对新近编制完成的1∶50万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分布图特征的总结,基于大量最新地质资料、科研成果的分析,厘定了松嫩地块东部的地层单位,重新构建了该区地质构造格架。依据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伊春—延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闪长质包体、Hf同位素组成、锆石U-Pb年龄、A型花岗岩构造背景等讨论了伊春—延寿花岗岩基带的形成过程,即早中生代佳木斯地块—松嫩地块碰撞促使地壳加厚,佳木斯地块板片前缘断裂诱发软流圈地幔上涌并发生壳幔混融,形成岩基带主体(二长花岗岩)岩浆。此后,板片根部断离并伴随局部岩石圈的拆沉,促使区域构造背景转入崩塌—伸展机制,形成A型花岗质岩浆,由此形成了平行于俯冲碰撞带呈南北向展布的伊春—延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岩基带,及出露于牡丹江断裂东侧的黑龙江群—构造混杂岩。  相似文献   
994.
以大同侏罗系煤层开采区为研究区,针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3种灾害类型,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和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得到该区地质灾害点,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得到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信息。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94处,其中,崩塌18处,滑坡10处,地面塌陷266处。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点与地貌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灾害点主要发育在0°~25°坡段内,坡向分布上则主要集中在平坡段;灾害点对区内道路与居民地的影响较大,对河流的影响较小。同时,崩塌和滑坡灾害与地面塌陷灾害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非均质边坡,尤其是内摩擦角非均匀边坡的上限分析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上限机构。该机构基于滑动面离散的基本思想,采用点到点的方式生成速度间断面,并满足相关联流动法则要求以及几何均匀性条件。推导该机构内外功率的计算方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和二分法联合求解边坡的临界高度。利用Matlab编制程序进行求解。将该机构结果与已有文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机构在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等多种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利用该机构分析内摩擦角随深度线性变化边坡的临界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摩擦角非均匀系数对临界高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配电网后,改变了配电网单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对原有保护带来很大影响。从分布式电源改变配电网潮流方向、影响短路电流、影响重合闸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含DG的配电网的保护方法,如减少DG对配电网影响、采用其他原理保护和依靠通信网络利用多点信息判断等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多代理保护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设计框架、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评价标准。所提解决措施针对含DG的配电网的保护,通过将基础保护和基于通信机制的多点信息保护的结合,可以克服保护在局部信息不全后原理的缺陷,同时保证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一种基于RS274/NGC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代码解释器的开发方法.该解释器利用通用数控代码解释器RS274/NGC进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代码词法、语法、语义检查和B型刀具半径补偿,并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C型刀具半径补偿和图形仿真等功能.该解释器程序是在Linux系统下采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利用Qt C++库开发的,具有跨操作系统平台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为评价不同品牌液压油在设备中能否混用,文章研究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美孚和壳牌等4家公司生产的超低温液压油之间的相容性。液压油混合比例参照MIL-PRF-17331K规范,考察了混合后油品的外观、运动黏度、倾点、泡沫特性、防锈性和抗磨性等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石油液压油分别与中国石化、美孚液压油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9.
常规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主要利用的是初至旅行时和偏振信息,如果信噪比较低则方法不再适用。理论研究表明,各检波器X分量和Y分量记录在其水平面内沿着任意方向可合成为一个新的向量,当该向量为质点振动的跟踪分量时,其能量最强且在各检波器间波形一致性最好。根据三分量微地震记录的这一性质,将地面微地震定位常用的叠加能量扫描方法引入井中微地震定位中,将检波器XY分量记录在水平面内沿着假想震源与检波器连线方向进行合成,对所有检波器的合成向量经时差校正后进行波形叠加计算能量值E1,再计算各检波器合成向量的能量值并求和得到能量值E2,以E1+E2作为目标函数,通过网格搜索方法得到累加能量最大的网格即为震源位置。该方法不需要拾取初至信息,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和抗噪能力,可用于信噪比较低的井中微地震事件定位。  相似文献   
1000.
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其严峻性日益凸显,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调适,对大学生群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