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9篇 |
免费 | 254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3篇 |
综合类 | 407篇 |
化学工业 | 565篇 |
金属工艺 | 255篇 |
机械仪表 | 353篇 |
建筑科学 | 540篇 |
矿业工程 | 284篇 |
能源动力 | 95篇 |
轻工业 | 551篇 |
水利工程 | 327篇 |
石油天然气 | 254篇 |
武器工业 | 60篇 |
无线电 | 46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1篇 |
冶金工业 | 194篇 |
原子能技术 | 48篇 |
自动化技术 | 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214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37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73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26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103.
本文分析了Q235+316L不锈钢复合板的焊接性,对复合材料的焊接工艺进行了评定试验,确定了基层和复层分别焊接、不添加过渡层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化工生产流程中各单元具有强关联性、连续性、复杂性的特点,以某乙烯生产装置为对象进行Aspen仿真,提取数据并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分馏塔再沸器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变化来反映;进而,以脱甲烷塔、脱乙烷塔和乙烯精馏塔为例建立动态模型,把引起热负荷变化的温度、压力、甲烷含量和进料流量4种可观测参数数据集进行故障分类编码,再利用3层BP神经网络建立热公用工程(主要指蒸汽)智能诊断系统模型。对不同可观测参数及其组合数据各选取10 000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在获得阶段性诊断结果后,综合设备热负荷变化得到完整的装置故障情况。测试集样本验证结果显示,所建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较高,可达到99.75%。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判断出设备故障诱因。 相似文献
105.
陆相盆地中不整合体系与油气的不均一性运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整合体系类型及其分层结构特征是不整合体系内油气不均一性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陆相盆地内,可依据构造应力性质、强度及不整合时空表现形式来划分不整合体系,其中断褶不整合与褶皱不整合最有利于油气运移,不同类型不整合体系的空间叠置导致油气在宏观上运移的不均一性.现今不整合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所受的风化、剥蚀和大气水淋滤作用及后期的水进沉积作用关系密切.不整合体系在纵向上的三段结构特征与古风化带的垂向分层规律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整合体系中的薄层砂砾岩和风化淋滤带的中段是有利的油气运载层,中部风化粘土层中裂缝发育特征是油气窜层运移的关键,油气在不整合体系内始终沿着级差最大的方向以"线状"优势运移,在优势通道上的有利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实现太赫兹探测系统快速控制、逆向聚焦、长距离和大范围扫描等功能,基于共焦Gregorian反射系统(CGRS),采用ZEMAX光学仿真软件对光路进行仿真分析.首先,理论计算并确定该系统中主要反射镜的参数,予以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光路仿真、分析结果和计算误差.经分析知,该系统能够实现1.74m扫描范围内的25 m远距离探测;并且调制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良好.最后,利用高斯光束分析光信号在光路中传播的能量损耗情况,即当输入辐照度为63.6 mW/mm2时,可以得到14.6 mW/mm2的辐照度输出,为实际系统光源和探测器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为了跟踪国外先进引信技术和引信装备的发展,有效提高武器系统的安全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光电转换安全点火装置。对其工作原理和相关关键部件的工作机理进行介绍,分析该装置涉及的关键技术(光电转换储能技术、半导体桥(SCB)点火技术、光密码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和光电密码点火控制技术),给出了光电转换安全点火装置的原理样机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激光器功率为700 mW;电容储能为12 mJ;充电时间为7 s;SCB作用时间为3μs~12μs;SCB点火能量为1 mJ~2 mJ)。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的安全性能很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武器装备整体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