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The effect of the pyrolytic carbon(PyC) interface thickness on the heat-stability of CansasⅡ SiCf/SiC composites under Ar up to 1 500 ℃ was studied in detail. After the heat treatment at 1 500 ℃ for 50 h, the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thin interface(about 200 nm) decreases from 74.4 to 20.1 MPa(73.0%), while that of the thick interface(about 2 μm) declines from 7.3 to 3.2 MPa(52.7%). At the same time,the decline fraction of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with the thin interface is...  相似文献   
262.
针对梁北矿在采空区下近距离掘进-550 m水平东翼开拓巷道围岩不易稳定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相邻2个不同时间开采的工作面形成的采空区和煤柱对开拓巷道附近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特征;并基于多层次耦合承载结构的支护原理,给出了相应的变形控制对策和支护方案,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底板岩层原岩应力恢复区由采空区中部向四周扩散,塑性破坏区呈“倒马鞍”状分布;穿层巷道受邻近未稳定采空区垮落岩层逐步压实扰动过程产生的应力和煤柱应力集中产生的影响,塑性破坏区呈非对称分布。基于巷道围岩破坏形成破碎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分区特征,提出充分利用内外承载体形成多层次耦合承载结构的支护对策;采用“高强锚网索+浅深部围岩分次注浆+喷浆”多层次耦合控制技术,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