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模糊自寻优控制系统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复杂工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优化控制量无法直接检测问题,提出了一个运用模糊自寻优控制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将控制系统分为由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构成级与由模糊自寻优和模糊异常两个推理子系统构成的监控极,着重介绍了模糊自寻优推理子系统的构成方法,该系统已应用于中储式制粉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风味是人的感官受食物刺激后各种感觉的综合,是消费者判断果蔬汁品质的重要指标。果蔬汁通过乳酸菌发酵可改善原有风味与品质,但存在加工工艺不成熟、风味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等问题。文章从乳酸菌发酵对果蔬汁风味的影响以及工艺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益生菌发酵果蔬饮料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果蔬汁的深度开发、风味调控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以橙皮苷为原料,经三氯化铝-吡啶去甲基反应合成药用天然产物圣草次苷,产物通过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并探究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圣草次苷对HUVEC细胞无毒性作用,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HUVEC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无显著剂量效应;显著降低细胞中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力(P<0.05);显著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和下调p53蛋白表达(P<0.05)。结论:圣草次苷能有效阻止H2O2所致HUVEC细胞损伤,该作用与圣草次苷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明柑桔鲜果皮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6种主要类黄酮含量。方法:建立柑桔鲜果皮中6种类黄酮检测方法,测定宽皮柑桔、橙类、柚类及杂柑类56个柑桔鲜果皮中类黄酮含量。结果:宽皮柑桔和橙类中橙皮苷含量丰富,最高可达13.00 g/kg;椪柑、砂糖桔、南丰蜜桔、贡柑、瓯柑的多甲氧基黄酮含量较高,平均含量超过1.000 g/kg;胡柚和臭皮柑黄酮组成相对丰富,含所测的6种黄酮组分。对柑桔皮类黄酮含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2个主成分,其较全面地反映柑桔皮类黄酮的主要信息。聚类分析将56个柑桔品种分为6类,果皮类黄酮分布特征与柑桔品种密切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柑桔功能性成分的综合利用、相关产品的品种溯源以及柑桔品种分类、杂种初筛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色织厂小批量多品种卷纬机配置实践张菊华,卫衍民(通州市丝绸印染联合厂)(通州市通盟色织集团公司)色织厂属小型织布厂。在小批量、多品种纱号变化大时,络纬工序中纬纱生产的台数或锭数较难确定。一般多采用临时应急调配措施或凭经验确定纬纱的生产台数或锭数,易造...  相似文献   
36.
地沟油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与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目前各种地沟油检测方法的检测思路、检测指标、检测手段,包含了常规方法、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等各种方法的原理、步骤与优劣之处,以及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7.
柑橘酶法全果去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寻找适合的商用酶制荆用于柑橘全果去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找到2种酶复配,去皮效果达到100%.以时间、温度、酶浓度、pH值等为试验因素,选用L16(44)正交表优化设计柑橘酶法全果去皮工艺,结果表明:柑橘全果经前处理,浸入0.4%的复合酶溶液中,于20~30mm Hg真空度下处理15-20 min,然后45℃水浴保温30min(pH6.8-7.2),自来水冲洗,可得到去皮彻底、质量安全、营养成分保存完好的全果.  相似文献   
38.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97个标称纯油茶籽油样品经过皂化、甲酯化后,先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到脂肪酸组成相对含量,然后利用透反射模式采集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PLS)建立油茶籽油的饱和脂肪酸(C16:0+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的校正模型,并将模型用于预测,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16:0+C18:0、C18:1和C18:2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in cross-vali-dation of prediction,REMSECV)分别为0.143、0.448、0.392,预测均方根误差值(root-mean-square error value,RMSEP)分别为0.180、0.598和0.269,上述3种成分预测集相关系数(Rp2)依次分别为0.996、0.999和0.999。近红外光谱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和准确的方法用于测定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从而鉴别纯油茶籽油的真伪。  相似文献   
39.
该文以湖南主栽的7个不同柑橘类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功能性成分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建立柑橘品种制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柑橘类品种果汁品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桔皮素、柚皮素、新橙皮苷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是251.37%、249.65%、122.93%,而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9.81%、9.68%、4.85%;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4-萜品醇、芳樟醇、β-月桂烯、D-柠檬烯为柑橘汁的主体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8%,结合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固酸比、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香风草苷、新橙皮苷、柠檬苦素6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建立了柑橘果汁评价模型,综合排序为椪柑>夏橙>崀丰脐橙>沃柑>血橙>冰糖橙>温州蜜橘,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该研究可为湖南柑橘制汁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0.
采用自筛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剁辣椒,测定其质构和理化指标,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比较挥发性风味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制作的混合发酵剂显著增加了剁辣椒的总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酚含量。不同菌种混合发酵剁辣椒共鉴定出71种9类VOC,相对自然发酵,混合发酵后烯烃类含量增加最多,酯类种类最丰富;不同组合中VOC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自筛发酵乳杆菌单独发酵产生的酯类、烯类、酮类种类和含量都较高;而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后,庚酸乙酯、癸酸乙酯、棕榈酸甲酯、α-松油醇、正癸酸、丙酸、枯醛、己醛含量高于其他组,但VOC总含量和种类数低于其他2个试验组;3株菌混合发酵酯类和酸类含量增加最多,其中苯甲酸乙酯、乙酸戊酯、β-瑟林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香树烯、芳樟醇、顺式-亚麻酸、辛酸、己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感官分析表明,3株菌混合发酵显著增强剁辣椒的柠檬和橙子果香、松木香和乳酸味,同时降低了苦味,这些差异香气成分构成了剁辣椒独特的风味。综上,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