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3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1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希力-F"毛皮染料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希力-F”系列毛皮染料的染色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对溶解度、上染率、耐干湿擦、耐水洗、耐汗渍性、耐光色牢度进行了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希力-F”系列毛皮染料色谱齐全,色泽自然,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上染率,以及优良的耐干/湿摩擦、耐水洗、耐汗渍、耐光色牢度。染出的毛皮色泽饱满、均匀,并且该系列染料属安全型无毒染料,是性能优良的国产毛皮染料。  相似文献   
172.
端氨基PAMAM树枝状化合物捕获皮革中游离甲醛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二乙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外围为4个和8个氨基的两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dendri-PAMAM(NH2)4和dendri-PAMAM(NH2)8),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这种树枝状化合物作为一种游离甲醛捕获剂应用于皮革和生产工序中,试验结果表明:当该甲醛捕获剂加入量为2%时,可将革样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减少50%以上,而且在后续染色加油处理中,可改善坯革对染料和加脂剂的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73.
PT有机膦盐鞣剂鞣性及其应用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亦萍  刘为  赵帅  强西怀 《中国皮革》2006,35(19):19-22
通过对坯革收缩温度、物理机械强度等指标的测定,考察了PT有机膦盐鞣剂的用量、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其鞣制效应的影响,确定了其主鞣时最佳应用工艺参数,即:用量1·5%,常温鞣制,初期pH值控制在2·5~3·0,后期pH控制在6·0。鞣制坯革经酸液、碱液、盐水、脲、丙酮介质洗脱后,其收缩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膦盐鞣剂与皮胶原的化学结合方式是以共价键形式为主。在毛皮鞣制中鞣性良好,毛被和皮板纯白,耐晒和耐烫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4.
含铬废革屑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含铬废革屑在医药、化妆品、食品、饲料、皮革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前景,比较了几种测定铬含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5.
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及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转变法对氧化聚乙烯蜡进行乳化制备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用于皮革涂饰。考查了乳化剂种类、用量、乳化温度及机械搅拌速度等主要因素对乳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的乳化剂体系为OS-15与K-12或OS-15与1631,质量比分别为m(OS-15)∶m(K-12)=1∶3或m(OS-15)∶m(1631)=1∶1,其总用量分别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和20%,乳化温度为90~95℃,机械搅拌速度为500~1000 r/min,可制备出均一稳定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皮革涂饰表明:使用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的涂层蜡感及润感较强,可增强皮革的真皮感效应,适用于软革的涂饰。  相似文献   
176.
王琦超  沈一丁  强西怀  杨凯  朱辉  王倩 《精细化工》2020,37(9):1904-1910
以亚麻油、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了环氧值分别为1.16、1.52和2.32mmol/g的3种环氧亚麻油,再与定量的磷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3种结合型氧化-磷酸酯亚麻油皮革加脂剂LCF-P1、LCF-P2和LCF-P3。将其应用于皮革加脂,探究了不同环氧化程度对氧化-磷酸酯化皮革加脂剂的加脂性能影响,并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进行了加脂效果对比。用SEM观察了皮革加脂前后断面胶原纤维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环氧值1.52mmol/g的加脂剂LCF-P2表现出良好的加脂性能,加脂后坯革柔软度达10 mm,抗张强度为35.91 N/mm2,撕裂强度为49.56N/mm,皮革增厚率为24.36%。加脂剂LCF-P2在皮革增厚率、机械强度提高方面略优于市售磷酸酯加脂剂。  相似文献   
177.
以三聚氯氰(TCT)和氨基葡萄糖为原料,合成了N,O-二-(4,6-二氯-1,3,5-三嗪基) -氨基葡萄糖(简称CG)。通过FTIR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生皮鞣制实验,以脱灰软化状态的绵羊皮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鞣制工艺条件为:CG鞣剂用量为7.5% (以灰皮质量计),鞣制过程采用30、40、45℃阶梯控温模式进行,各温度对应下的鞣制时间为1、1.5、2h;通过提碱使得浴液pH最终维持在6.0~6.5。实验结果表明:CG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可达78.9℃,革面洁白细腻,身骨柔软。该鞣剂是一种具有良好鞣制效果和应用前景的新型的有机合成鞣剂。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皮革及其制品霉变的原因和引起霉变的主要菌种,综述了常规防霉措施和常用防霉剂种类,以及防霉效果评价方法,指出以高效、广谱、绿色为特点的新型复合防霉剂是今后皮革防霉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9.
将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工艺技术应用在绵羊皮铬鞣过程中,在试验研究绵羊皮铬鞣操作废液循环利用工艺的基础上,系统检测并分析循环操作液的特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也对相应蓝湿革的基本品质进行了综合评判。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循环液中Cr2O3、总有机碳、CODCr和氨氮等含量指标各自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累积平衡;操作液在循环过程中能够完全抑制六价铬的产生,所得绵羊蓝湿革品质稳定,其综合性能与常规铬鞣蓝湿革基本接近。研究结果揭示了绵羊皮铬鞣工序实施废液循环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通过效益评估显示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技术在绵羊皮铬鞣工艺中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0.
皮革边缘抓取点的准确定位是实现皮革自动绷板的关键环节。在皮革自动绷板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形状不规则和摆放位置不固定的革坯准确抓取,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于革坯边缘抓取点进行定位的技术思路。首先利用棋盘格对相机进行标定,通过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图像单像素轮廓,然后运用坐标系转换和轮廓点—质心角度算法筛选出革坯目标抓取点,最后结合标定后的相机像素精度,计算抓取点和质心的实际距离。方法平均运行耗时32.48 ms,平均定位角度误差0.16°,平均定位距离误差0.56 mm,这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实现对革坯边缘抓取点的定位,满足革坯自动绷板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