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轮梗霉高产花生四烯酸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分别通过15℃的低温和0.09mg/ml乙酰水杨酸的筛选作用,筛选到两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有较大提高的菌株,分别为LT1.12菌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提高46.41%)和A1.13菌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提高53.15%)。通过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确定乙酰水杨酸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筛选条件。并对用乙酰水杨酸筛选到的A1.13菌株进行了传代稳定性实验,证实A1.13菌株花生四烯酸产量提高这一性状是可以稳定遗传的。  相似文献   
12.
薯蓣皂苷水解酶的发酵及粗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前期筛选到的一株产薯蓣皂苷水解酶的曲霉接种于添加薯蓣皂苷的产酶诱导培养基中,上5L发酵罐25℃培养。结果表明:残糖在4d后接近0,酶活力在6d达到最大,达到3385.14U/L。菌丝生物量和菌丝中积累的皂苷元总量也在6d达到最大。此时发酵液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360μg/L,菌丝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2285.28μg/g,菌丝生物量为5.15g/L。对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研究表明,50℃,10g/L皂苷底物,pH5.0时酶活力最大,酶解反应最佳时间为18h。该菌产生的酶有望代替酸水解工艺生产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13.
轮枝霉(Diasporangiumsp.)产生EPA、AA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本实验室分离的轮枝霉 (Diasporangiumsp )发酵产生含EPA、A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条件 ,如碳源种类、氮源种类、pH、菌种的接种量和种龄、培养温度、通气量进行了研究 ,摇瓶发酵结果表明 ,以玉米粉和葡萄糖混合作为碳源能获得最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产量 ;有机氮源有利于菌丝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生 ;低温有利于菌丝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产生 ,发酵接种量宜大 ;pH对菌丝生物量、EPA和AA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发酵培养 6d后菌丝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在初步优化培养条件下 ,EPA、AA分别达到 2 5 3 7mg/L和 5 49 8mg/L。  相似文献   
14.
用豆制品废水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用豆制品废水生产花生四烯酸(A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黄泔水稀释倍数对轮梗霉产这两种脂肪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EPA高产的条件为:黄泔水稀释6倍、添加30g/L碳源、2g/L氮源、培养8 d.有利于AA高产的条件为:黄泔水稀释5倍、添加10g/L碳源、1g/L氮源、培养4 d.最大生物量获得条件和产脂肪酸最佳条件不一致.进一步优化条件,有希望通过豆制品废水获得低成本的EPA和AA产品.  相似文献   
15.
小球藻异养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椭圆小球藻L1藻株异养培养发酵的最佳条件分别为:葡萄糖10g/L,尿素0.2^1g/L的BG-11培养基,培养温度25℃~30℃,培养基起始pH为5.5~6.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接种量1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L发酵罐培养实验,获得了干重5.42g/L的生物量,约为自养培养获得生物量的20倍。对异养与自养灌细胞内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异养小球藻总脂含量升高,蛋白质及灰分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农药作为最具潜力和价值的化学农药替代产品,开发应用前景广阔,但微生物农药进入环境后,在杀灭靶标生物的同时,对环境非靶标生物和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针对我国微生物农药环境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以风险控制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相应的标准技术方法研究,构建了我国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体系,涵盖环境生物毒性评价和环境繁衍能力评价,以及基于2者的环境风险评估,拟填补我国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管理技术标准空白,对防控微生物农药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微生物农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盾叶薯蓣根茎清洗液中,筛选出一株产薯蓣皂苷水解酶菌株Aspergillus sp.,对该菌株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0.3%葡萄糖为碳源、0.4%蛋白胨为氮源,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为0.78 U/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胨含量对酶活力的影响较大,产酶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0.5%葡萄糖,0.6%蛋白胨,0.2%薯蓣皂苷,0.1%K2HPO4,0.05%MgSO4·7H2O,0.05%KCl,0.001% FeSO4·7H2O。在此最佳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为0.96 U/mL。0.2%麦冬、0.2%绞股蓝、0.2%薯蓣三种混合皂苷作为诱导物时,薯蓣皂苷水解酶活力最高,达1.26 U/mL。  相似文献   
18.
管娴月  戴传超  高伏康  赵沫 《食品科学》2009,30(21):267-272
采用轮梗霉融合株D-A1作为富硒的载体,进行轮梗霉富硒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温度、转速、p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对轮梗霉富硒的影响。并选取对轮梗霉富硒影响较大的碳源、氮源、温度和转速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90μg/ml时,轮梗霉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麦芽糖100g/L、酵母膏10g/L、温度18℃、摇床转速120r/min,菌体硒含量最终可达3266.79μg/g,细胞富集的有机态硒占总富硒量的85.08%。以不加硒处理为对照,富硒轮梗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是对照的1.20倍,花生四烯酸含量是对照的1.24倍,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是对照的1.71倍。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γ-亚麻酸(GLA)的丝状真菌,GLA占总脂肪酸的12.85%,菌丝含油量为19.70%。经鉴定为根霉属真菌。比较两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发现,孢了接种发酵所得菌丝体干物质产量、GLA含量以及油脂含量分别比菌丝接种高25.98%、51.90%和43.87%。用菌丝制作液体种了二级发酵,其GLA含量可以达到孢了接种水平,但菌丝生物量仍然低于孢了接种组。  相似文献   
20.
戴传超  袁生  史央 《食品科学》2004,25(3):75-81
为了获得高含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不同储藏温度对头孢霉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将菌种储藏在20℃。4℃和-20℃三种温度下。比较不同储藏时间及菌种活化对菌丝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储藏温度、时间及发酵前菌种是否活化都影响脂肪酸组分。发酵前活化菌种。DHA含量均在10d达到最大:不活化菌种。20℃储藏菌种,DHA在20d可以达到最大:4℃,在25d可以达到最大:-20℃,在5d可以达到最大。除4℃外,其它两种温度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化和DHA变化趋势均一致。20℃,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18:3,18:2的变化与DHA变化一致。-20℃储藏菌种。如发酵前不活化菌种,其DH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化幅度均为六组最小。可能在这种温度下,菌丝调节脂肪酸变化的能力受到损伤。本研究可以为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